大爷明显识字,看到朱瞻基给他挑选的五副楹联的确跟前程有关,心中十分欢喜。最让他欢喜的是,这五副楹联上的字非常好看。虽然大爷不懂书法,但是他能看出来这五副楹联的字写的非常好。
当然非常好,朱瞻基特意挑选了五个状元写的楹联。
翰林院的官员,大多数都是状元,或者榜眼和探花,最差也是进士。
“小老板,谢谢你。”大爷满心欣喜地收下五副楹联。
“大爷,后年就恢复科举考试,如果你两个孙子参加,祝福他们能考中。”
“小老板,后年真的恢复科举考试吗?”大爷并没有听说这件事情。
“真的,你让你两个孙子好好读书。”
这几年因为打仗,科举考试没有正常举行。如今,天下太平,朱棣自然要恢复科举考试。
“好好好,我会让我两个孙子好好读书。”大爷还想再说什么,结果被其他人挤到一旁。
一听说后年要恢复科举考试,不少人都要买跟前程有关的楹联。
朱瞻基带出来两百幅楹联没一会儿就卖完了。他之前担心卖不完,没想到一个时辰不到就卖完了。
卖完楹联,朱瞻基没有急着回宫,就在他的摊子前跟其他摊子的老板和百姓们聊起天来。
百姓们见朱瞻基能说会道,又非常机灵可爱,就和他聊了起来。
别看朱瞻基小,他很会聊天,能不动声色地从他人口中得到他想要知道的事情。
小商贩告诉朱瞻基,这几年的日子不好过。因为打仗,粮食的价格涨了不少。那个时候的皇帝根本不管这件事情,还是现在的皇上一来南京,就严惩了哪些抬高粮食价格的不良商人,这才让粮食的价格恢复正常。
“这几年的收成不太好,之前的朝廷还加倍地征收粮食。”
“我们在京师,不用担心没有粮食的问题,但是粮食贵啊。”
“这几年有不少流民来京城,不过都被拒之门外。”
“还有不少流民死在城外,造孽啊。”
“那些当官的下令驱赶流民。”
“那些流民有一些不是什么好人,我听说他们抢劫城外的人。”
“我有亲戚就在城外的乡下,他们村就被流民抢过。他们报了官府,结果官府不管。”
“听说死了不少人。”
朱瞻基第一次听说这种事情,听得他满脸惊愕:“有流民?”他怎么没听说过。“现在还有流民吗?”
“现在好像没有了。”
“之前皇上打到南京来,那些流民害怕就跑走了。”
朱瞻基忙问道:“跑哪去了?”
“不知道啊。”
朱瞻基又问道:“那你们知道这些流民来自哪里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