轰炸效果并不好,后来还出现了航弹缺乏,虽然很快就解决了,但是赵大宝还是决定更换作战方式。
首先是化学弹药,不论是毒气还是燃烧弹,他都用了,作用还是有,但是不足以影响战役胜负。
然后,他梦寐以求的大管子来了。
第1攻城重炮团来了,装备1门406毫米12倍径重型攻城炮,两门406毫米15倍径重型攻城炮。
两门15倍径大炮是用同1根炮管做出来的,标准的废物利用。
406毫米火炮发射出的穿甲弹重达1千2百公斤,高爆弹药也接近1吨重。
这是海军懒得给6军设计新炮弹,干脆直接将自己的炮弹分给了6军。
毕竟6军为这些报废的炮管买单了嘛……
轰!
打雷1般的炮声从远处传来,十几秒后,1根高耸的烟柱在俄军堡垒群中间升起。
这1炮,就轻而易举的解决掉了1座永固工事。
轰!
轰!
剩下两门炮也开始发言。
1个重炮团,实际也就3门炮,编制3千多人。
因为自重太大,只能沿着铁路线进行机动,直接配备了1个工兵营。
同时也有“炮架”,能脱离铁路后,短距离缓慢移动,但是补给很难保证。
都说了,1枚炮弹就重1吨,5吨卡车超载顶多也就拉十枚炮弹和发射药,而5吨大卡华夏的数量是真不多。
射速的话,全状态下最高射速6发每小时,实战1般打不出来,也不会这样打。
406毫米炮弹,每1发都不便宜,而炮管寿命更是有限,只会瞄准重要目标。
随着外围各个重要堡垒被11点名,海参崴俄军失去了方寸。
下午,华夏帝国军队占领了多个重要高地,从这里能直接眺望港口中的俄罗斯帝国太平洋舰队残余军舰。
也代表着,海参崴战役即将结束。
只要赵大宝把大炮搬上来,架在高地上,就能火力覆盖整个海参崴。
8月2十4日,随着1声巨响从高地传出,正在码头停泊的1艘俄军驱逐舰随之爆炸。
当天下午,俄罗斯帝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及海参崴城防官员升起白旗,向华夏帝国投降。
这让赵大宝有些不爽,但是也没有办法。
2十4号晚上,第1攻城重炮团接到许辉的命令,坐上火车离开了海参崴,1路向西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