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他殷切的目光,高人冷笑了一声,转过头去,意思不言而喻:
“我凭什么要帮你的忙?”
好吧,这个时候就该拿出甜头来了。穆祺道:
“好教陛下知道,可能再过一两日,我们就能动身前往‘门’那一边的西蜀了。”
这一句话立竿见影,刘先生果然立刻转过了头来:
“这么快?”
虽然口口声声,立刻就要出发与诸葛丞相见面。但刘彻自己心里清楚,晓得他们几个在“门”对面的洛阳人生地不熟,是摸门不着的外来人,还不知要在当地碰多少钉子,才能找到往西蜀的通路;而今消息来得如此之快,当然是惊讶之至。
“主要是运气不错。”
穆祺微笑:“也是最近的消息,说魏帝要在宫中开大朝会,召集京畿的重臣商议诸葛北伐的大事,各处的州郡长吏,都要向洛阳派出使臣。”
刘彻不解:“那又如何?”
“这样的大朝会,可以算是曹魏上层难得的社交机会。”
穆祺曼声道:“既然是难得的社交机会,那当然要穿几件好衣服。”
要穿好衣服,就得有好布料。而此时世上最好最易得的布料,自然就是产自西川的……蜀锦。
顶尖的蜀锦是不耐储存的,洛阳城中的贵族也绝不屑于穿过时的花样;所以一旦有了内外勋贵聚会的良机,有门路的豪商就会闻风而动,从西川进口来最好最时新的布料,供贵人们从容挑选。而这私下往来的商路,无疑就是他们与西蜀暗通款曲的绝佳机会。
皇帝大致理解了这个思路,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不可自抑的震惊:“魏国的高官居然全都穿西川的锦缎?这不是公然资敌么?”
穆祺耸一耸肩:“或许吧,但陛下何必追究得这么细呢?”
——当然啦,事实上在蜀锦一开始流通时,还是有人追究得很细的。比如魏文帝曹丕一眼就看出,蜀锦绝对是诸葛亮用以弥补财政开支的重要外销货物,西蜀关键的财力支撑之一;于是曾屡次下诏,要封锁贸易制裁西蜀,make大魏greatagain。但很可惜,市场无形的大手总是那么无孔不入,而做人也很难摆脱对鲜衣美食的需求。贸易制裁实施不过几年,大臣们很快发现魏帝口嫌体正直,一边批判诸葛亮一边在私下里穿诸葛氏精选同款蜀锦,于是禁令立刻松弛,迅速流于形式;等到后来魏明帝即位,曹睿本身也是个喜爱奢华衣服每日一换犹嫌不足的主,什么支持魏货抗拒西蜀糖衣炮弹,自然也是镜花水月,从此不必再提了。
所以,现在的魏国大朝会已经成了豪商们竞相追逐的梦想市场,油水充足的应许之地。每一次洛阳开会讨论诸葛北伐,应对策略还没有拟定出来,反倒先要让诸葛亮狠赚一笔军费。长此以往,两国之间的商路已经锻炼出了很熟练的模式,穆祺按图索骥,并不难找到端倪。
“我找到了洛阳的豪商,送了他一百两黄金,托言说自己是外出闯荡的行商,想请他带一批货运到西蜀。看在金子的份上,这位豪商已经慷慨应允了。”
穆祺晃了晃手上的贴纸:“我会把另一张贴纸藏在货物中,随同抵达西蜀。到时候在两边同时张开‘门’,就可以自由出入。”
这计划听着倒比较靠谱,但刘先生依然将信将疑:“托运货物而已,费用能到得了一百两黄金?”
“我还让他带了一封信去。”
穆祺道:“托他转呈诸葛丞相的胞弟诸葛均,说是聊一聊南阳的事情。这位豪商也慷慨答应了。”
能往返两地常年做蜀锦买卖的暴利生意,那肯定与两国的高层都有关系,寄一封信绝对不是什么难题。刘先生挑了挑眉:
“你在信上写了什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