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道: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,如果将来伪造货币的事被公开,那就算陛下杀人杀得人头滚滚,恐怕也很难完全修补士卒的信心。毕竟,杀头的买卖从来不怕没有人做,这一回有人掺假谋取暴利,那后面当然也可能有人群起效仿,做这刀口舔血的生意;与其慢慢说服士兵,让他们相信朝廷能打击这些无孔不入的罪犯,倒还不如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、基础的办法,让他们可以自行判断钱币的真伪——这也算是节省了朝廷的人力嘛。”
穆祺相当清楚这种封建老登的被迫害妄想症,所以要想一步登天的说服他搞无限制的知识扩散是很难的。但如果给一步台阶,说服这老登先向军队扩散知识,那问题可就简单多了——毕竟,孝武皇帝从头到尾都很明白,他能在朝廷里肆无忌惮到处发癫,靠的不是什么高祖血统、无上尊位,而是军队这个铁打的基本盘。军队信任他,他也信任军队,这才是皇权坚实的根基;如果在技术问题上连军队都无法信任,那似乎也……
刘先生明显露出了一点犹豫的神情。
穆祺趁热打铁:
“……当然,这都要看陛下的选择。如果将基础化学常识局限在上林苑中,那就等于便宜了宦官、显要和外藩;所以,这就要看陛下是更信任军队,还是更信任内廷的贵人们了。”
一语中的,直击软肋——这是穆祺尽心构思许久的话术;他通过调整语境,巧妙的把“宦官、宗室、外藩”与“军队”对立了起来,为皇帝塑造了一个几乎无法拒绝的选择题——以皇帝平生最深刻的印象而言,所谓“宦官”约等同于赵高和籍儒;所谓“显要”,约等于京中只会添乱的造粪机器;所谓“外藩”,约等于磨刀霍霍的淮南王刘安——各个都是那么面目可憎,各个都是那么令人作呕,将这样的人与他亲近依赖的军队相对比,那善恶美丑的对比,简直不要太明显、太刺眼。
尤其——尤其最能代表“军队”系统的卫霍还老实站在旁边,那对比就更加残酷、更加鲜明,几乎直接等同于将卫霍和淮南王等老壁灯对立起来——那这个选择就更不难做了。
不过,老登毕竟是老登,一般不会因为个人的好恶(一般!)干扰重大决策。他在原地愣了片刻,表情高深莫测,而一切熟悉老登做派的人,都可以从他的微表情中窥探出一点思索的细节——踌躇、顾虑、权衡,最后做出了某个决定:
“你打算怎么在军中普及‘基础化学常识’?”
他道:“要普及到什么地步?讲授什么知识?”
穆祺表现得非常圆滑:
“这是陛下的军队,当然都由陛下决定。陛下说讲什么,我就讲什么;至于普及的人选,也统统由陛下划定。”
这就非常动听了,当然,以皇帝本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,所谓圈定讲解范围云云,多半就是纯粹的虚谈;但听课的人选由皇帝本人划定,那至少说明穆某人还是相当尊重皇帝的权威,并不试图僭越皇权在军中的影响力——这一点很重要,可以给予皇帝足够的安全感。
“另外。”
穆祺又道:“如果此次战争推进顺利,我们大概可以获得足够的历史偏差值,能够启动系统,打开新的‘门’;到时候,我和陛下就有充分的余裕,可以从容检验很多东西了。”
这又是一个悬在空中的大馅饼,但馅饼之甘美可口,却又绝不容老登拒绝。至于新的“门”会通向哪里……以穆祺先前的暗示,那似乎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。
老登——老登哼了一声,总算是表示了默许。
大概是穆某人的对话起到了一点作用。刘先生居然罕见的安定了下来,没有再宣泄他不可遏制的愤怒——这里的“安定”指的是,老登依然要给另一个“自己”写信督促调查,只不过不会在信中咄咄逼人的要求任命杜周——任命杜周调查案件,等于直接判了张汤等大臣的死刑;而现在,老登同意“稍作等待”,也就是等待到战争结束、调查结果出炉、穆祺普及完“基础知识”的那一天。刘某要亲眼看一看这三件事引发的变化,见证见证穆祺的长篇大论,再做最后的决断。
再说了,那个“门”的事情,就连老登自己,也实在是颇感兴趣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