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赵暮云信中所指示的路线和时间,向着那片预定的决战战场急速开进。
他要在这场关乎国运也关乎自身命运的大决战中,押上所有的筹码!
。。。。。。
忻州以北!
有一片名为“葬马坡”的古老战场,传说前朝曾在此与北方蛮族进行过惨烈大战,地下白骨累累。
如今,它再次成为了决定命运的舞台。
兀良哈,北狄右路军的统帅,南下时有十万精锐骑兵,包括折兰王的一万、娄烦王的一万和铁木尔的五千。
可是在代表右贤王统率右路军南下,与左贤王争谁到京城的比赛中,他输了。
左贤王已经逼迫大胤新皇帝胤昭签下河间之盟,获得了大量的赔款以及土地割让。
而右路军先是在朔州受挫,绕过朔州攻击忻州再次受挫,加上银州、蔚州两处的战损,十万人折损了近两万。
武周城大营留下三万兵马后,兀良哈亲率三万去攻打忻州,折损了三四千人。
兀良哈无比沮丧,麾下将士士气低落。
但右贤王的信一封接一封传来,必须拿下晋阳,拿下河东,挽回颜面,不然要兀良哈的脑袋。
无奈,兀良哈只得从大营调来五千人,谋划再次进攻忻州。
然而后方粮道被袭、侧翼遭猛攻、让他又惊又怒。
同时,又收到了朔州、延州、忻州等处有大胤大量兵马行动的情报。
既然他们主动出击,那免得再去逐一击破。
于是他迅速判断形势,决定在相对开阔的葬马坡集结兵力,以逸待劳进行决战。
但他低估了对手的决心和力量。
决战之日,风雪骤停,天空阴沉。
兀良哈的三万二千骑兵铺天盖地,战马嘶鸣,刀枪如林,散发出令人窒息的压迫感。
首先投入战场的是晋王世子胤稷率领的二万河东军。
他们结成了坚固的步兵方阵,长枪如林,盾牌如山,步步推进,与鞑子骑兵展开了惨烈的碰撞。
萧烈、萧彻云两人身先士卒,死战不退,战线一时僵持不下,但兵力劣势的河东军压力巨大。
就在此时,战场东侧,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支杀气冲天的军队。
没有铺天盖地的声势,只有一种沉默而坚定的推进。
最前方是唐延海的斥候营,他们如同幽灵般散开,清除鞑子的游骑哨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