阎老西叹了口气,示意一旁站着的作战参谋奉茶:“要我说,云飞还是太小心了一些。”
邹先生呵呵一笑:“阎长官,日本人对民国的渗透、情报搜集工作进行了几十年,我们还是谨慎一些为妙。”
阎老西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,随后继续道:“是啊,所以我们谨慎一些,也是为了抗战大局考虑。”
作战参谋带人端上来了几杯茶水之后。
阎老西回头小声道:“小孙,你也下去吧!”
这名少校衔的作战参谋微微一愣,眼神之中略显惊讶。
不过还是点了点头,走出了会议室之中,并且将房门关闭。
第六集团军军长杨爱源首先出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:“阎长官,诸位,我认为这是个好机会,一个能够扭转晋北战场局面颓势的好办法。”
杨爱源顿了顿,接着说道:“可是,诸位有没有想过。”
“此战,358团若是攻下原平城,那就会陷入到两面受敌的态势之中,他们不仅需要挡住日军的增援部队,还要防备包围圈内的敌军突围。”
被包围,自然会想着要突围。
这就是正常人的思维方式。
独立混成十五旅团的指挥官。
只要不是傻子,就不会想着依靠三千余的兵力抵抗数万主力的围攻。
这可是第十四集团军,国军的精锐主力之一。
其中第十师,第八十三师。
虽是国民政府第二批的调整师。
但总体而言,战斗力还是非常不错的,在现如今的国内当属拔尖存在。
三千VS三万余。
换做任何一个人来指挥。
三千人的兵力,后勤补给线被切断。
遇到这样的战略态势。
第一的选择必然是向北突围,和支援自己的援军靠拢。
其次才是固守待援,等待援军打开缺口,进行策应。
换言之,不管敌指挥官筱原诚一郎如何选择。
358团都将承担最大的压力。
此战之胜败的关键,也都在于358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