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皇后因病去世后,宋徽宗正式册封郑氏为皇后,举行了盛大的册封仪式。
从才人到皇后,郑氏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稳健,她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赢得了皇帝的宠爱,也赢得了后宫众人的尊重。
成为皇后的郑氏,并没有被权力和地位冲昏头脑,反而更加谨慎行事,她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后宫的稳定和朝廷的形象。
在册封典礼前,内务府按照惯例为她制作新的凤冠霞帔,郑氏看着那些珍贵的珠宝和华丽的布料,心中却满是忧虑。
当时,北宋朝廷面临着诸多内忧外患,国库并不充裕,制作如此奢华的冠服,无疑会耗费大量的钱财。
于是,郑氏主动找到宋徽宗,诚恳地说道:“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,国库也不宽裕,制作这凤冠所需的珠宝费用太多,实在是一种浪费。臣妾觉得只需将我之前为贵妃时的旧冠加以改制,便足以应付册封大典了。”
宋徽宗听后,心中既感动又欣慰,他没想到郑氏如此深明大义,不仅同意了她的请求,还对她更加敬重。
除了在服饰上力求节俭,郑氏还主动请求免去一些册封仪式中的繁琐仪仗。
在古代,皇后的册封仪式是极为隆重的,各种仪仗队伍庞大,耗费人力物力无数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郑氏却认为,这些仪仗虽然能彰显皇后的威严,但在国家困难时期,却有些铺张浪费。
她对宋徽宗说:“这些仪仗虽能显示皇家的威严,但如今国家财力有限,不如省下这些费用,用于民生或边防。”
宋徽宗对她的建议十分赞同,最终同意免去了黄麾仗、小驾卤簿等部分仪式。
郑氏在处理外戚事务上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深明大义。
她的同族兄弟郑居中在朝廷中担任要职,手握一定的权力。
郑氏深知外戚干政的危害,她时刻警惕着家族成员不要凭借她的身份在朝廷中谋取私利;便向宋徽宗进谏:“陛下,外戚不应干预国家政事,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;如今郑居中在枢府任职,外面已经有不少议论。如果陛下一定要任用他,那请先免去我的皇后之位,让我回到妃嫔之列,这样也能避免别人说我偏袒娘家。”
宋徽宗听后,心中对郑氏的公正无私深感敬佩,虽然他对郑居中还有重用之意,但也不得不考虑郑氏的感受,最终还是暂时罢免了郑居中的职务。
宣和七年(1125年),金国灭辽后,将矛头直指北宋,迅速南下攻宋。
宋徽宗惊慌失措,急忙禅位给儿子赵桓,自己则当了太上皇,带着郑氏等人逃往江南。
靖康元年(1126年),金军兵临城下,宋钦宗被迫求和,答应了金国的一系列苛刻条件。
然而,金军的野心并未得到满足,靖康二年(1127年),金军再次南下,攻破汴京,北宋宣告灭亡。
郑氏与宋徽宗以及皇室成员一同被金兵俘虏,被完颜宗翰关押在南青城斋宫。
宋徽宗被囚禁在地下牢房之中,郑皇后与众嫔妃、帝姬却被关押在西大院的几座偏殿中。
这一年,郑氏49岁,曾经的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,等待她的是未知的苦难。
金兵就是一群豺狼,时不时地侵犯被关押的宋庭女俘;郑皇后是大家的保护伞。
农历三月北方依然寒冷,郑氏和嫔妃、帝姬衣服单薄,晚上常常冻得难以入睡,只能寻找一些柴火、茅草来取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