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规模稍小或更专业化的医馆、药铺也开在支巷里。
纵深处的巷道主要是居民区,居住着在附近工作的医生、药商伙计、手艺人以及普通市民。
完颜沙里质看准十锦巷128号一处住宅,问了路过的行人,回答是:“去马行街伊春生药铺找柳大郎,十锦巷128号是开生药铺的柳大郎一处空闲宅院;向外租赁!”
完颜沙里质在伊春生药铺找见柳大郎,见他是个40多岁的汉子大名柳世道。
完颜沙里质说明来意,柳世道见完颜沙里质有沉鱼落雁之貌,羞花闭月之色;年纪二十多岁,有点心不在焉地说:“你一个年轻夫人租赁那么大的宅子干么,告诉你,十锦巷128号宅子的租金不菲,一个月少说也得十贯钱!”
北宋10贯钱相当于现代6000元,价格确实不菲;但完颜沙里质从柳世道那双带火的眼睛里看出他的色来,便就莞尔一笑,道:“10贯钱不是啥问题,只是奴家想去宅子里看看;而后我们一手交钱柳相公一手给奴家钥匙!”
柳世道听完颜沙里质如此讲,顿时心花怒放。
柳世道是伊春生药铺掌柜,按理说看宅子租赁这样的事派手下的伙计去则可;但柳世道亲自前往。
柳世道带着完颜沙里质来到十锦巷128号古宅前面。
打开青石台阶上两扇朱漆大门,铜制铺首衔着兽环;在夕阳下泛着幽幽冷光。
门楣上悬着的匾额虽已褪色,却依稀可见“世德堂”三字,笔锋苍劲,似在诉说着往昔的荣耀。
跨过门槛,一阵青苔的潮湿气息裹挟着陈年木料的香气扑面而来,仿佛穿越时空,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岁月。
庭院正中,一方荷花池碧波微漾,几尾红鲤穿梭在田田莲叶间,偶尔吐出的气泡在水面上漾起涟漪。
池边太湖石嶙峋突兀,造型奇绝,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,静静伫立,见证着岁月的流转。
池畔的石榴树开得正盛,火红的花朵与碧绿的叶子相互映衬,为这座古宅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。
绕过影壁,正厅巍峨矗立;雕花木窗上的牡丹纹样虽已斑驳,却仍能看出当年工匠的精湛技艺。
窗棂间垂着半旧的湘妃竹帘,随风轻晃,似在遮掩屋内的神秘。
檐角飞翘,悬着的铜铃在微风中叮咚作响,声音清脆空灵,仿佛能穿透云霄,将古宅的故事传向远方。
沿着回廊漫步,地面铺就的青砖已被岁月磨得光滑如镜,每一块砖都承载着无数的足迹与回忆。
回廊两侧的墙上,嵌着几扇八角形的漏窗,透过漏窗,可见园中的翠竹摇曳,修影婆娑,自成一幅天然的水墨画。
后宅的绣楼静立一隅,雕梁画栋,精致典雅。
木质楼梯在脚下发出“咯吱”的声响,仿佛在低声吟唱着古老的歌谣。
推开雕花木门,屋内的陈设古朴而典雅,檀木梳妆台上摆放着铜镜、胭脂盒等物,虽已尘封多年,却仍能想象出当年闺中女子对镜梳妆的模样。
柳世道这座北宋汴梁的古宅,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,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,每一处角落都蕴含着岁月的痕迹,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