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buduxs)?()认为是理所应当。
中学时期,
大家谈论过生长痛,
对逢昭而言,她的生长痛不是不见天光的暗恋;也不是骨骼生长时,骨缝在深夜酸涩肿胀;更不是青春痘带来的自卑与敏感。
而是母亲施加于她的爱。
年复一年的生长痛,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轻重量,反倒一寸寸地磨着她,皮肉是完整的,灵魂却逐渐萧条。
每次和邓慈的见面,都是逢昭一次剧烈的生长痛。
她想到自己搬出家的导火索。
并非是这里离公司近,也不是她不想看见邓慈。
她能接受逢远山炫耀她,也能接受邓慈对她的严苛。
她没法接受的,是邓慈无视她的拒绝,强行安排她的人生。
搬家前两天。
那时逢昭刚回国三天。
因是六月初,恰逢高考,邓慈忙得不可开交,每天早出晚归,逢昭压根没有和她见面的机会。
即便如此,邓慈还是抽空在中午的时候回了趟家。
逢昭刚在餐桌边坐下,还没拿起筷子,就听见邓慈说:“你爸爸有个合作伙伴,他儿子年纪和你差不多,我看了下,长相、学历、家境,都挺不错的。等我忙完高考这件事,和他们约个时间,两家人一起吃个饭。”
逢昭只是不擅长处理男女关系,面对男女感情时举步维艰,但对邓慈口中提到的事,只消两秒她就反应过来。
——是另类的相亲。
她抬眼看邓慈,语气温吞地说:“妈妈,我刚毕业,想先忙工作。”
邓慈轻描淡写:“女孩子没必要忙于事业,找个好男人结婚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逢昭喉咙一哽:“妈妈,您不也专注事业吗?”
邓慈说:“所以我很后悔,我当年就应该辞职,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你身上,或许这样你会和我关系更亲近些,会老老实实参加高考,也不会发生先斩后奏出国留学这些事。”
猝不及防地,又扯到这两件事上,逢昭不知该说什么。
她一直循规蹈矩,人生迄今唯独做了两件不随邓慈心意的事儿,却像是附在邓慈骨头上的蛆,缓缓地爬行,啃噬,蚕食着她,令她永远牢记。
邓慈叹了口气,惋惜至极地说:“昭昭,妈妈是过来人,妈妈走过这条路,所以觉得这条路不好。你看,哪有母女像咱们这么生分的?妈妈希望你别像我,你早日结婚,投身于家庭里,等过几年,有小孩儿了,妈妈也退休,正好能给你带小孩儿。”
逢昭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:“我不要。”
邓慈:“我是为你考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