劳工们精神一振。
“哪儿呢?在哪儿卖?”
只要不影响主体功用,次品他们很愿意买的!
闲汉嗤笑一声:“想啥美事呢,现在大家什么都缺,消息灵通的早就分完了,根本运不到货铺!”
他神神秘秘道:“不过,看在同街坊的份儿上,你们如果需要的话,我想办法帮你们弄点。”
他有个拜把子兄弟,认识庆云坊的于二哥,说是过段时间能帮忙弄点货。
都是街坊邻居他也不赚多的,就只赚点零用。
劳工们自然是连连道谢。工钱能省一点就省一点,如果有渠道买到次品,当然更高兴。
闲汉面对大家的感激和奉承,非常得意,只是货还没拿到,也不好表现得太张扬。
“咳,那边还有个精品货铺,不过不是咱们能消费得起的,都是官爷和贵人们去买。”
杂货铺不远处,还有一家精品店,不过他们只在外面瞧了眼,不敢进去。万一不小心碰坏了,他们赔不起。
庆云坊。
于二正在写工作汇报。
他不像何大和陶三成天在公所晃悠,他住庆云坊,不能经常在温故面前刷脸,但非常明智地用工作成绩刷存在感。
窑炉出来的次品货物,能让他摸清一些信息。
赵家在外也有烧陶瓷的大窑,但是那些窑炉出来的次品,首先供应的是外城区的军坊,那是赵家的底气。
秋冬两季过去,外面的军坊又增添了不少兵马,暂时是没有多余货物供应内城区民众的。
如今什么都紧缺,对于底层民众和兵卒们而言,锅碗瓢盆这些日常需要的物件,即便是次品,也是宝贵的私财。
庆云坊窑炉出来的次品,于二用它们来探路,搭建消息网络。
市井小民们接收到的信息非常局限,但同样的,为了生存,他们也可以非常敏锐。
大疫乱世,能活到现在的人,不可能不敏锐!
别人怎么样,于二不关心,但如果有不利于他们坊长的动静……哼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