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说穿了,能被委以守备大臣和守备太监的人,无一不是皇帝信任的心腹。
所以说到底,谁的权利大,全看他们在皇帝心中的地位。
太监的优势,自然是在宫里,是皇帝的家奴,真的很难撼动地位。
这就导致守备勋臣虽然是南京名义上职位最高的军政长官,实际上从明中期开始,作为皇帝最直接的代表守备太监已经成为真正的一把手。
重用宦官是明代一个基本的体制,在京有司礼监牵制内阁,在边疆有监军太监监督大将。
同样南京作为陪都,守备太监代表的是皇权,自明中期以后,风头完全盖过守备勋臣。
南京参赞机务最初的时候,不过是守备勋臣的佐贰。
参赞从字面意思上就不难理解,明显带有辅佐、谋划的意思。
明初时很多文臣都以参赞的头衔,被派到军中参佐。
随着明中期“以文统武”的制度在全国逐步推行,统兵文职大臣主要领总督、巡抚、提督等高等级的钦差官衔,或兼领“赞理军务”职衔,文臣有了这个兼衔就从法律层面被赋予了节制各级武职的功能,这与后来总督兼兵部尚书衔的性质是一样的。
自明代督抚制度正式建立后,南京参赞军务一般由南京兵部尚书兼领。
而且明中后期,南京参赞机务的权势随着文官集团的强势也在不断提升,并在很大程度上压过守备勋臣。
比如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后,江南的官僚集团以史可法为首暂领军机,当时的史可法就是兵部尚书兼南京参赞机务,直接把守备大臣丢在一边,这也是明末皇权式微和勋臣失势的重要表现。
从龙江船厂出来已经是下午,船厂毕竟有那么大,而且是全配套的厂子,走一圈看的东西不少。
魏广德感觉,现在他似乎已经算是造船术入门的级别,说起这个时代的帆船也能头头是道。
是的,他不是走马观花,很多地方都会详细询问。
甚至连仓库里放着的几十门大炮,他都仔细看过,就差让人拉出去打两炮。
这里面的长筒重炮太过笨重,确实海战利器,而小一些的中型大炮是在二层炮甲板上安装的,要轻便许多。
当然,还有那七八门大号佛朗机炮,那是装在战船前后两头的,在接舷战的时候扫射敌方船甲板上的人。
“明日,我们去工部军械库看看。”
魏广德对徐邦瑞说道。
“对了善贷,你这都到了金陵,难道不回九江看看?”
徐邦瑞和魏广德往不远处轿子那边走,边走边问道。
“无旨不能回去,除非找到适当的理由。”
魏广德轻叹一声。
其实他的行程在京城就已经确定,可以改动,但是有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