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若如此,汝默无异议。”
显然,魏广德把丁税摊入田地为贫者减负的做法,已经得到了申时行的认可和支持。
实际上,张居正当初从魏广德口中得知这个想法时,和申时行的态度一致。
别忘记了,张居正家族也不是豪门世家,仅仅只是个比魏广德出身稍微好一点点的,甚至可能还不如魏家的军户分支。
当然,军户不承担徭役,但是架不住他身边的人有啊,多听多看知道的也就多了,更别说在翰林院散馆后,他还曾经以养病为理由回家,四处游历湖广,见识多了不少。
张居正自然是看出来所谓的苛政猛于虎说的其实就是“役”,也是摧毁一个王朝的根本。
此时当然没有人提出,造反成功的往往都是体制内人的说法,因为大明太祖就不是这样的出身。
但往前数个朝代,造反成功的,大多确实都不是贫民。
毕竟要推翻一个王朝,光是穷苦百姓是不行的,需要有学识之人指挥,创建一个王朝也不是泥腿子就能做好的,需要有读书人提供帮助。
但激反百姓,确实有能力推翻王朝却是真的。
他们虽然不能创建新的王朝,但确实可以推翻旧的,腐朽的王朝。
而此刻首辅值房里,最犹豫的就是张四维。
他家本是商贾,可自从他科举有成后,为了避免被人说成商贾出身,家族大力在各地购置田地,把自己包装成地主,对外都是如此说,甚至家族也做好以后诗书传家的打算。
可以说,现在内阁四人里,他张家绝对是第一大户。
就算是魏广德,别看他在商业上取得不俗成绩,可还真比不过经商数代,还是大盐商的张家。
十来年时间,魏家又能积累多少财富。
这就是外界对魏广德的看法,有钱,但缺乏底蕴。
而且,魏广德并没有一味的兼并田地,而是把大笔银钱投入上商行里,除了海贸就是北方的毛纺织业。
魏广德一直避免进入丝绸布帛、瓷器等行业,因为其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实力。
他若是介入,下面的人难免会以势压人,形成官僚资本压榨自有资本的情况,所以他选择大明没有的产业介入。
至于重点投入的海贸,那是朝廷以前不允许的,如果说以前的旧势力,那也是走私商人的实力,是倭寇。
抢了也就抢了,他并没有负罪感。
张四维迟迟不答话,魏广德不好催问,看了眼张居正,见他终于张嘴说道:‘子维,你对善贷的建议,如何看?’
张居正发问,就比魏广德问出来好,容易给人一种逼问的感觉。
“这。。。。。”
张四维张张嘴,但终于还是没有说出来。
魏广德的建议,对于天下百姓肯定是极好的,一旦实施,就等于他们以后不用再承担每年的丁税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