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天小说网

四月天小说网>不正经的修仙玄幻 > 第六百六识章 五蕴六识(第3页)

第六百六识章 五蕴六识(第3页)

所以性生心,心生意,意生识。这三者既是个体也是一体。法就不用多形容了,法识法识,法就是识生的东西。你有了辨识才有了方法,没有识便没有法。

六识,或者叫五蕴,它是一种超于常规的认识,这种认识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自己与认识自然万物的规律,也叫做认识道的法则。(见道。)

但,对于整个婆裟世界而言,当人们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,又会被这种认识所困,这叫执着空或执着空性。同时又叫修行相。

简言讲;佛法是渡人过河的船,当人过河之后不能背着船走,要把船放下。

翻译过来就是;人借用佛学或者说道学的认识,去认识真正的自己与规律之后呢?这认识到的就是另一面。我们不能执着于自我,有个我这个的同时,有得知道我的存在,还得有。

这个有就是色,或叫相,那个没就是空,或叫性。当能够兼容这两点同时存在时,就是所谓的色空不二,色空一体。

不执着空,不执着有。不执着空会避免陷入虚无主义,不执着有则会避免陷入存在主义。

我们的肉体是载体之所,那么灵呢?是虚无看不到的,所有的脑部外科医生都会告诉你,当他们打开人类的大脑时,从来也没见过所谓的思想,意识,念头,或者心等等。

所以啊,人啊,本来就是在无与有同时存在下产生的。

所谓的道法之中,有生于无,就好像我们所行所做来至于我们所想。那么无生于有呢?没有这个载体的话,我们的意识,或者说心,灵魂,也不可能在这个世界显化出来。

法无定法是因识不固化。识无所识也是同样如此。故此才产生了了分别之概念称为无分别所用。

人得兼容,兼容到镜上所住,即是尘,也是照见。利用镜子的功能,而不执着镜子照见的所受。

世间所谓的大师,在师父的认识面前都是弟弟原因就在这,因他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

他知道这个概念体系与理念,但他不一定知道的是;那镜子其实是即挂尘之物,同时又是神话故事中的照妖镜。

既照自己,也照其它。即无分别时,这个无分别本来就是一种分别,即了了分别时,又是一种识的架构养成。

故;全婆裟如是;闻道牛毛,得道鳞角。

于此;很多人其实,只是借了识,在口若悬河,并未得到真正的认识。

言语巧技蒙己心,诱惑他人陷入其中。

例;一老者言,三丰道长道;顺成人,逆成仙。教人呼吸时反自然规律,吸气肚子瘪下去,呼气肚子鼓起来。实际笑言。

所谓的逆,逆呼吸,实际上乃是逆内息,内息就是人心规律,或者叫念头规律,惯性思维规律。

顺着习惯的念头所生识而行者就是人,而能认识到念头,思维乃至情绪是有规律,并不受其影响反控者为仙。

这个叫顺成人,逆成仙。非是外在呼吸这个上的逆。若真是逆外在呼吸上这个,人呼吸是自然的,你特么别呼吸了得了呗?你不呼吸了还能活着不死,那你确实成仙了。(借传统文化包装出来的修行二五仔,毛线不懂。)

外在呼吸要顺应自然规律,放松自己,自然呼吸,松弛体魄,让身体获得自在,才是顺应道的规律。(即,自然放松下达成的腹式呼吸,如同婴孩般的呼吸模式。)

复归于婴;指身心回到婴儿时期的状态。

但人因成长后,懂了很多,该如何回归呢?那便是有智慧的同时,又简单的做自己。心不受扰,不染一丝杂尘,不受有个我这个观点,将心陷入无明交错的混乱中。而身体让它回到最初那个自然状态下。

气力气力,人在发力时,小腹会用力,而小腹中有着气。内气外气得结合修炼,非是表相上,文字下,一群二货所理解。

这就好像一群不懂之人身体胡乱跳动,成天吵吵神奇,说是在蹿窍打窍,实际上是,所有人都有这个,只是很多人都没注意过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