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简向程云崖打听之事,其实也说不上是什么秘密,庐发行并不是两国间保持往来的唯一渠道,有关大明官场上对两国关系的看法,海汉这边也还有不少别的收集手段能派上用场。
但程云崖如何回应,就可以看出他是否对九江的真实状况有所隐瞒,此外秦简也想借机打探看看,九江官场上有哪些人物的立场比较松动。
程云崖酒劲上头,也不疑有他,便顺着话头说起了自己所知的情况。
九江与南京之间虽然隔着八百里水路,但就目前的两国局势和实力而言,这两地之间其实可以说是一片坦途。在前几年的应天府战役中耗尽了周围州府的兵力后,大明在这个区域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防御部署了。
海汉如果从南京发兵溯流而上攻打九江,沿岸的太平、池州、和州、庐州、安庆等数个州府,很可能只有充当看客的份,根本无力阻拦海汉沿长江进军。
这几个州府由于缺乏朝廷提供的支持和庇护,里里外外已经被海汉渗透得差不多了,早就人心思动,等两国下一轮战事爆发,肯定会有不少地方不战而降,直接易帜投靠海汉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作为江西门户的九江,才是这个时期的大明在长江流域的桥头堡。这也是为何石成武要直接跳过中间这些州府,直接把主意打到九江头上的主要原因。
据程云崖所说,九江当地的官员其实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,当地官场的共识之一,就是大明与海汉之间的和平是暂时的,而一旦再度爆发战事,九江很有可能就会成为海汉的首要目标。
不过既然有共识,当然也就会有分歧了。而当地官场对两国关系的主要分歧,是战争将在何时再度爆发。换句话说,就是留给九江的时间还有多少。
有人认为是两三年,但也有乐观主义者认为目前的和平状态或许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,因为海汉近两年明显将重心放到了海外,对抢占大明领土的兴趣似乎没有那么浓厚了。
秦简听到这里不禁哑然失笑,看来九江官场对海汉的国内政治风向还是有一定的关注,竟然还能推测出如此有趣的结论。
不过这想来也不足为怪,既然类似庐发行这样的商行能在海汉下辖的南京等地自由出入,那当然也能通过公开发行的报纸等渠道,搜集到海汉的军政情报。
秦简耐心听他讲完之后,这才意味深长地说道:“居安思危,看来九江的大人物们还都挺有忧患意识,只是不知他们是否有趋利避害的想法?”
程云崖道:“想法肯定是有的,谁又愿意被卷入战火呢?最稳妥的办法,当然就是想办法调离九江,去到距离海汉更远的后方地区任职。”
秦简闻言默默点头,这也与他的判断相符。这些年大明虽然被海汉蚕食了大片地区,但治下地区仍有面积广阔的纵深,可继续作为缓冲地带,让朱氏王朝苟延残喘下去。
所以在仍为大明效力的官员们看来,大明虽处于颓势,被海汉吞并似乎只是时间问题,但由于体量够大,一时半会也死不了,这个官该当还是得继续当下去。
既然九江已经成了风口浪尖的危险之地,那么调离九江就是最简单的避险方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