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提议便激起所有人的热情,早就在赵暮云的意料之中。
他淡淡一笑,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个巨大的弧形:
“大家且看!收复此三州,我们边境防线便可推至大青山脉一线!”
“而大青山之中,仅有三个河谷通道方便大军团行军。”
“我们依托山势筑城防守,每个关卡只需一千兵马便能守住鞑子上万骑兵,远比在平原旷野上被动防御要轻松百倍!”
“另外,云、丰、胜三州水草丰美,是天然的优良牧场!而且丰州西边的乌梁海更是辽阔无边,水源充沛,适合农耕。”
“得其地,我可大规模蓄养战马,种粮食,组建强大的骑兵军团,横扫漠北。”
“这才是未来彻底解决北狄隐患,永绝边患的根基所在!”
他转过身,目光扫过众人:“至于中原的争端,他们打他们的。我等只需厉兵秣马,北拓疆土,巩固根本。”
“待他们两败俱伤,或我们兵强马壮,再观天下之势,进退皆由我们来定!”
“如果现在被他人一纸号令,就调得团团转,只会耗尽我元气!”
说白了就是抗旨不遵,自己埋头发展搞事业扩大地盘。
战略眼光独特,立判分明。
不过,也只有赵暮云才有这种底气做出这样的计划来,换做范南和裴伦这种长期受忠君思想影响的人,断然想不出来的。
帐内诸将,即便是最初反对冒险的,也被这宏大的蓝图和长远的考量所折服。
往北扩张,收复失地。
既能避开内战漩涡,又能开疆拓土,增强自身实力,确是目前最符合他们利益的选择。
“可是…将军,朝廷那边的旨意…”裴伦等人担心抗命的后果。
赵暮云淡淡一笑:“回复朝廷,就说我军伤亡惨重,亟需休整补充,且北狄败兵骚扰边境,兵力实在无法抽调。”
“至于震天雷,制作不易,产能有限,仅能支援少许以示心意。”
“裴尚书嘛,经历一场大战且北地严寒,一不小心得了重病,卧床不起,实在不宜长途跋涉,待身体好转之后再赴京城履职。”
赵暮云三两语就将那道圣旨应付过去。
难不成晋王要来问罪不成?估计他现在正和李金刚一边赛跑,一边交火呢!
“世子那边,该怎么说呢?”韩忠提醒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