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文若这次是要背负不少骂名啊。”
丞相府,内院。
曹操倚着凭几,翻阅着所持公函,脸上没有任何喜悲,言语间却透着些许感慨,郭嘉、程昱相视一眼,露出各异神色。
“荀令君太过拖延了!!”
可接着,程昱却冷哼一声,“丞相府所递,皆是对讨伐国贼,维护汉室而立下功勋的,这是经明公敲定的。”
“昱不知道,这样一件事,为何拖了数日才定下,真要是有疑的话,直接发回丞相府就是!!”
“仲德不懂文若在尚书台的难处啊。”
曹操将公函放下,看向程昱道:“此事是到现在才定下,可在某看来已经够快了,这不算拖延。”
“丞相,话不是这样讲的。”
程昱却道:“论及难处,这天下谁有丞相难?汉室自黄巾之乱始,经历了多少载的动乱侵袭,这期间国贼乱国,灾害频发,狼子野心之辈层出不穷!!”
“如果不是丞相,今下天子飘泊何处还不知!!”
“可是呢?却总有一些小人奸佞,为了自己那点私利,暗地里使绊子,算计来算计去,昱从不否认荀令君难,可跟明公比起来,根本不值一提!!”
“罢了,某早已看来。”
曹操似笑非笑,摆摆手道:“不聊这些了。”
程昱不再多言。
‘这个程仲德,还是跟先前一样啊。’
一直沉默的郭嘉,看到眼前一幕幕时,表面没有任何变化,心里却暗暗感慨起来。
这看似是在数落荀彧,实则却是在表明态度。
其实在曹袁之争第二战打响,特别是邺城被攻克后,在曹操麾下驱使的文武,有不少都猜到今后的走势了。
有件事,恐是很难避免的了。
尽管这件事做起来,在今下依旧算惊世骇俗吧,可有了先前的种种,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。
不过在那之前,要把路走踏实,走安稳。
当然这是曹操、曹昂父子俩的事儿,可与之相对的,在父子俩麾下驱使的文武,也要表明各自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