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比于外面的混乱,北州正在有条不紊的发展之中。
粮种已经种下,所有的良民百姓,都按人头分配了土地。
不仅如此,贾平安还当众定了十税三的农业之策。
即所有的田地,只需要上缴收存的三成做为税务,其它七成全部都归百姓自己所有。
看起来,农业税当真不低了。但要知道,只收三成,其它再无税务。
像是人头税、劳役税、大斗换小斗的那些猫腻通通不见了。
且还是按你地里的收成计算。
粮食打得越多,你交的就多一些。打得少,就少交一些。
如果运气不好,碰到了天灾,颗粒无收,那就不用交税。如此,百姓怎么样也是亏不到的。
这还是秦王分配的土地,若是你有能力去开荒的话,那荒地前三年是不收任何税赋的。
好的政策就摆在面前,百姓无不是欢欣鼓舞,直呼秦王万岁。
百姓就是这般的可爱,你对他一点好,他就可以给你十点的回报。
人心稳了,队伍自然好带。
借此机会,贾平安又找来了众人,颁发了一系列的政策。其中有一条,就是关于读书之事。
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
教育乃国之根本。
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,只有懂得了道理,才会变得更强,才不会轻易被人所蛊惑。
现在来看,贾平安的学生数量还够多,勉强可以治理北州之地。但以后地盘扩大了呢?
人才,就是摆在贾平安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。
七到十三岁的孩童,都要学文化,学知识,这就是一种培养人才的基本方式。
一声令下,各地学堂开始兴建。按着政令上的要求,所有的孩子都要读书,至少要学会认字。
如果有学习的天赋,也好学之人,可以靠着上学来考取功名,以后便可为官去造福一方。
政令中还特意强调,以后不会有荐官的说法,全要靠考试来筛选人才。
所有官员上任之前都会进行公示,如果有问题,百姓可以进行举报。
潜意思就是说,以后想要靠拉关系走后门为官,将要成为历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