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还没亮,位于贵州省凯里市路当镇的棠下村这座小苗寨便热闹了起来,七百多户人家都因为邓家的婚礼开始了忙碌。
一大群苗族妇女聚集在邓家老屋附近,开始帮忙处理婚宴食材,新郎新娘也都进入了准备状态。
宋盏作为伴郎之一,和吴卓群一样穿着西装,跟在迎亲队伍后面,他们需要带着吹芦笙、挑喜礼的队伍,绕着棠下村一圈,才能走到邓家老屋,沿路还要撒红纸花传播喜气。
而邓琳琅则要做两个小时的妆造,主要是穿上绣着蝴蝶、鱼图案的红裙,带上挑花平顶帽,套上银凤冠。
其中银凤冠上还点缀着蜻蜓嬉戏的饰品,而一身红裙则配着人物、武器造型的银泡银片,既展示着苗族先祖征战的厚重历史,又显现瑞凤呈祥的美好寓意。
江云杪也换上了苗族少女的服饰,同样是一身红裙,但她的头饰是厚重的牛角冠,裙子上的银片比新娘也更少一些。
可这丝毫没有减弱江云杪的光彩,她身段玲珑,面若桃花,看得人心神荡漾,谁见了都夸一句“哪找来的漂亮伴娘”。
吴卓群和宋盏所领的迎亲队伍到了吊脚楼前不远的石阶,便被江云杪和邓琳琅妹妹带领的娘家团拦住。
“让我们进去见见新娘子吧!”宋盏喊道,“新郎都等不及了。”
江云杪嘿嘿笑道:“那可不行,得先过了我们这关。”
“你们且等着!”
说着,便见到江云杪身后的苗族妇女递过来一只大簸箕,江云杪和邓琳琅妹妹从里面抓出一大把豆渣,向宋盏和吴卓群等人身上泼洒。
这是苗族迎亲环节中不可缺少的“打亲”环节,主要是驱邪和赐福。
吴卓群和宋盏被打得好像落汤鸡,身上洒满了豆渣,但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。
又做了一些对歌、抹黑脸等刁难游戏后,终于将迎亲队伍放进去。
吴卓群见到了自己的新娘,由衷感叹道:“琳琅,你真美。”
邓琳琅低头浅笑,说道:“那还不把我迎回家?”
江云杪调笑道:“新娘这也是等不及了!”
大家都哈哈大笑。
接着邓琳琅便是和母亲邓英告别,两人还抹着眼泪拥抱,这是当地特色的“哭嫁”。
吴卓群打着红伞迎接,将邓琳琅一路护着出门,两人跟着迎亲队伍,吹着芦笙,一路招摇,遇到路人就分发糯米糕等点心,直到村口的新郎家。
进门后邓琳琅又挑了喜水、拜了先祖,都是为了图个好寓意。
最后是婚宴前的新郎新娘迎宾,也是当地婚宴的重头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