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也有束缚。
且官不好当,当好官更难。
但“当官”依然是无数人梦寐以求,心驰神往的心愿。
心愿是种欲望。
人皆有欲望。
圣贤之人有欲,凡俗之人有欲,伟大的人有欲,高人能人强人皆有欲,好人坏人更有欲,甚至佛门、道家修行者也有欲。
欲很神奇,看不见摸不着,无色无味,无形无声,却真真实实的存在。
人善变,皆因一个欲字。
温晚同样如此。
所以他变成温大人,“大嵩阳手”成了“洛阳王”。
他当上官,愈发像王。
“王”是一种象征。
上为天,下为地,人为中。顶天立地,一贯三者为王。
这类人,武林中算是凤毛麟角,寥若星辰。
没有几人,能做武林的王。
温晚便是其一。
反观赵楷乃宗室皇脉,御封的朝廷亲王,实至名归,名正言顺。
他是既正统,又传统的王。
但这种“王”,庙堂之上比比皆是,举不胜枚。
燕王,越王,定王,郓王,肃王,景王,济王,康王,祁王,陈王。。。。。。
皇帝赵佶有不少兄弟和儿子,所以封的王甚多。
当然,老百姓心目中,这群锦衣玉食,养尊处优的皇家亲王们,不过是“乌龟王”,“王八王”,“狗屁王”,“猪头王”,“黑心王”,“摧花王”,“害人王”,“逃跑王”,“不讲理王”,“无王法王”罢了。
不过,赵楷天资聪灵,悟性过人,文采卓绝,是诸多亲王中的佼佼者。赵佶对其可谓偏爱有加,恩待更甚。
他出生仅三个月,皇帝便赐名赵焕,授检校太尉、奉宁军节度使,封魏国公。才满十个月,改赐名“赵楷”。一周岁时,改镇安军,加开府仪同三司,进封高密郡王。八岁改封镇东军节度使,守司空,进封为嘉王。十三岁加封太保。十六岁迁封太傅,授武宁、保平军节度使,主管徐州、陕州两地。十八岁再迁封荆南、宁江军节度使,领江陵、夔州两地军政,进封为郓王。后改为主管河东宁海军节度使,兼管太原杭州。
赵楷头衔颇多,集荣宠一身,可并无实权,空挂名头。这一点其生母王氏瞧在眼中,铭记于心。她私下着手挑选外助,拉拢强援,替儿子保驾铺路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于是,王黼登台出场。
王黼乃巧言令色,阿谀献媚之徒。争夺圣宠期间,得罪蔡京,梁师成,李彦等朝中有实力的佞党。几方人马明争暗斗,彼此拆台,互泼脏水,倾轧不断,竞相构陷,进而引发流血冲突,麾下党羽受牵连波及者众多,死伤无算。
他深知时日一长,其位难久持,急需与其他势力谋求联手,共保富贵。
赵楷生母贵妃王氏,身份比不得太子赵桓之母恭显皇后。虽得皇帝宠幸,却终有被取而代之时。王黼觉得有利可图,不如与其结盟,借风扬帆,顺势破浪,打压政敌,铲除异己,以全双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