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人在不知不觉之中,就死于这两把刀子之下。
听到陛下拿出来的第二手招式,孔乙己更加坐不住了,这是要把有恩于自己的孔家,彻底往死里打啊,自己要是这个时候还默不作声,那绝对会被其他人唾弃一辈子的。
迫于老朱同志的威严,孔乙己硬着头皮,勉强的说道:
“陛下,孔庙的春秋祭祀乃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祖制,贸然禁止的话,老臣觉得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”
老朱同志抬起一只手,打断了他的话语:
“咱不要你觉得,咱要咱觉得,咱觉得不行就是不行,有问题也给咱憋到心里,丑话说在前头,谁要是敢偷偷的在曲阜之外的地方,进行孔庙的春秋祭祀,被锦衣卫抓到的话,咱可不会跟你们客气的。”
这件事情。
他是铁了心要做的。
谁来劝阻都没有用,那只是白费功夫罢了。
既然他们孔家当初决定用旱灾粮荒的事情,来胁迫老朱同志就范,就要做好被反噬的准备!
毕竟。
没有一个开国皇帝是善茬。
能够脾气好到,随意被你要挟,还可以一笑了之的。
在某些方面,老朱同志可是非常的小心眼,会毫不留情的报复你!
“除此之外——”
“咱觉得孔家的子弟,当继承儒圣孔子的精髓。”
“平日里嘛,教书育人就足够了。”
“至于说出仕为官,那还是算了吧,毕竟孔子都没有好好做过官,怎么能够得出为官之道呢?再延伸一步,如何得出治国之道呢?《论语》书上的那些话,不过是老师和学生们的论道罢了,当不了真。”
“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”
朱元璋再次抛出了一个大杀器。
禁止孔家子弟出仕!
如此一来。
没有官场的势力,孔家的名声再大,有些时候也只有任人蹂躏,很多事情都办得不方便。
老朱同志认为《论语》中没有“治国之道”。
而这只是个说辞。
若是真没有,为何那么多朝代都尊儒,惟有他朱元璋一人才有了真知灼见?
儒学治国讲究的是“德治”,朱元璋的一些做法很是粗暴,他主要是不屑于这个“德”。
明朝可是有几项创新的。
比如锦衣卫,皇帝靠着“小报告”来管理国家。
可见朱元璋内心里对“道德”是相当不屑的,他是老百姓出身,要的只是自家权力的稳固,其余一切都可以让步,面子能值几个钱?就连面子上的那层伪善,他都觉得碍事,所以朱元璋才会觉得儒家学说的那套,和他想要的压根不匹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