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天小说网

四月天小说网>隆盛国际集团董事长 > 第1456章 破门宰相(第2页)

第1456章 破门宰相(第2页)

说实话,我们挺幸运的,明后两年就该再次编制黄册,倒是省了不小的力气。”

魏广德没提国子监的监生,因为他们本就是编制黄册的主力,到时候肯定都要下去的。

至于发动这么多人,会不会有人于怨言。

那肯定是有的,不过做得好之后就可以在礼部拿到职缺,这就是明朝对他们贡献的奖励。

都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套路,分派下去差事儿,做好了论功行赏。

至于魏广德说明后两年朝廷就该再次大造黄册也不是假的,从嘉靖四十一年到四十二年完成了大明历史上第十五次黄册的编制。

之后在隆庆五年到六年高拱时期完成第十六次黄册编制,算起来十年一次的黄册,应该从明年开始再次编制。

“嗯,因为之前黄册多有不实,还有地方上豪强污吏作祟,此次清查重造黄册务必真实。

朝廷投入必须到位,凡不愿参与清查的官员、举人、国子监生一律开革,三代内不得科举。”

张居正掌过国子监,自然知道监生反对参加大造黄册的活动,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计,就算做好了有嘉奖,他们都不愿意参加。

说起来,大明的黄册,从设计上确实存在缺陷。

倒不是登记制度不对,而是工作安排上问题多多。

洪武年间大造黄册时,明太祖朱元璋安排了一千二百名国子监生在湖上搞审核。

可到景泰年间,参加审核的监生就减到八百人,到弘治年间减到二百人。

甚至到后面,朝廷连几千两的审核工本费也经常给不起,监生们对于承担这个的职务怨声载道。

所以,所谓的查册审核,多数就是走个过场了。

洪武之后造黄册,皇帝也只求造出来,不求内容,而且成本由地方上负责。

于是那不好意思,小册的纸张就变成劣等纸了,放不了几十年就碎了,抄写也不讲究了,毕竟广大的农村地区文化人不好找。

而在地方上,里长会同胥吏、官员按自己的需求填写,黑箱空间太大了,黄册成了腐败百变衍生的载体。

土地兼变,摊派徭役,那便成为明朝吏治最大的特色了。

于是到了明朝中后期,黄册实际上已经无用,从下到上都在糊弄,也难怪满清打进中原,居然找到崇祯二十四年的黄册。

要知道,崇祯十五年的黄册其实都没有定稿做好,国家就亡了。

张居正这话,自然就是要大大增加检查审核官员和监生的人数,不能继续浮于任事。

因为知道了白册和黄册之间巨大的差异,张四维没说话,只是微微点头。

他能想到,一旦开始重编黄册,下面怕是要炸开锅,到时候地方上还不知道会闹出多大的动静来。

但没法,看得出来,不管是首辅还是次辅,都是支持重编黄册的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