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。。。。。
【后来,朱祁镇头脑发热,不顾群臣劝阻,一上头就去亲征瓦剌。】
【结果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打得几乎全军覆没,朱祁镇还被抓去瓦剌留学。】
【明朝陷入巨大危机,京城满朝文武急得团团转。】
【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,这偌大的王朝总该有人来主持大局。】
【这时又有人想起了襄王朱瞻墡,就连孙太后都给他写了信,问他愿不愿意来当皇帝。】
【但朱瞻墡回了封信,内容堪称是政治教科书。】
【朱瞻墡说,首先得立朱祁镇的儿子,朱见深为太子。】
【然后让朱祁镇的弟弟,朱祁珏监国。】
【最后是招募勇士,迎接朱祁镇回朝。】
【既没直接拒绝,也没答应。】
。。。。。。
洪武年间。
朱元璋微微一怔,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,随即陷入了沉思。
他重新梳理起朱瞻墡所提出的那一系列建议,越琢磨,越觉得无可挑剔。
这确实是一个既能稳定局面,又不抢正统皇位的绝佳方案。
首先是立太子,既遵循了正统的传承,又能稳定人心。
让朝堂上下、天下百姓明白,大明的皇位传承有着明确的规则和顺序。
即使皇帝被俘,大明也不会陷入混乱。
接着是朱祁珏监国,朱祁珏是皇帝的亲兄弟,暂时主持朝政,最为合适。
最后是迎接朱祁镇回朝,既能体现大明对皇帝的重视,也能让瓦剌看到大明并非软弱可欺。
这样一来,瓦剌也会有所忌惮,不敢轻易伤害朱祁镇。
虽说后来朱祁珏自己称帝,但也得承朱瞻墡当初当未登基的这份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