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靖垣前世更喜欢DP接口,只是DP接口一边是平的,反过来插也有可能插进去一个角,有时会发生错位。
所以最终采用了类似HDMI的梯形外观。
不过内部具体的传输标准并不是HDMI,是大明工匠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。
连接在独立显卡上的显示器,是全世界最大的液晶显示器。
把工厂做出来的最大的液晶版,没有分割成几块小尺寸的液晶版,而是直接做成了一整块显示器。
面板尺寸是45厘米×30厘米,分辨率是1800×1200,长宽比是三比二。
对于液晶显示器的尺寸标注,朱靖垣大明的工匠们商量过之后,制定了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方案。
直接去计算液晶面板的面积,折算成数量级上最为合适的平方分米来表示。
朱靖垣眼前这个显示器总面积十三平方分米左右。
简称“十三分”显示器。
与前世的典型的16比9的显示器相比,宽度与24寸的显示器基本相当,对角线长度与21寸的相当。
六分显示器大概是十四英寸,二十四分显示器大概是三十英寸。
用对角线长度表示液晶显示器尺寸的习惯,是朱靖垣前世最为深恶痛绝的行业惯例之一。
只是因为,最早的显示器,包括电视机和各种仪表显示屏幕,都是圆形的。
所以当时直接用对角线长度表示圆形显示器大小非常合适。
但人的视野是椭圆形的,后来为了方便人类观看,电视机和显示器慢慢变成了方形的。
传统显像管显示器的原理决定了,想要最大化的利用显示原件投放最大的画面,就要让显示器尽可能方正。
继续用对角线表示也还算比较合理。
厂商把显示器做成扁的也不会节省多少成本,甚至还需要舍弃一些边沿的显示效果。
但是进入液晶时代就不同了。
液晶面板本来就是标准的矩形,而且是用一大块面板切割下来的。
可以切出任意长宽比的形状。
在对角线相同的情况下,显示器的长宽比越大,实际的液晶面板总面积也就越小。
这意味着“相同标识尺寸”的实际生产成本会越低。
在使用的面板面积相同的情况下,长宽比越大的显示器对角线越大,折算通用标识尺寸的数字也越大。
这意味着消耗了相同面积的液晶版,最终卖出去的显示器“标识尺寸”变大了。
能够在销售宣传上占据一定的优势。
这样通用的显示器尺寸表示方法,直接推动了着相关产业链一起努力,把显示器的长宽比拉的越来越长。
其中固然有宽屏确实适合娱乐的因素在内,但是最关键的驱动力还是成本控制和边际利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