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靖垣和沈复讨论罗马和泰西诸国的时候,不可避免的要讨论奥斯曼的情况。
进而进一步牵扯到波斯、大食、天竺方面的情况。
讨论波斯、大食、天竺、奥斯曼的时候,以及讨论露西亚的时候,也不可避免要提到蒙古帝国。
相对于罗马和泰西诸国,蒙古与大明的关系更加的密切。
神州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,可以说是从诞生之初开始,就一直与中原文明如影随形。
蒙古帝国正是这个草原文明的巅峰。
这让朱靖垣忽然意识到,现在可以正儿八经的修一个蒙古史了。
大明早期修撰的元史,可以说是历代官修史书中最为粗略的,基本上是直接辑录了元史材料就成书了。
当时北元皇帝还在草原上呢。
关键是元朝所属的蒙古族群,涉及到的地域范围过于广阔。
以大明初年的情况和能力,根本没有办法弄清楚元朝所属的这个体系有多么的庞大。
正常修一朝史书,正常要把开国皇帝的祖宗弄明白。
最起码从有爵位的那一代开始讲,也就是所谓的肇始立基的祖宗。
可成吉思汗这个祖宗太厉害了。
修铁木真到忽必烈这一家的历史,差不多相当于修当时的世界历史了。
当时的明朝人显然弄不明白蒙古帝国涉及到的范围有多大,甚至于北元自己可能同样搞不清楚。
反正也弄不清楚,那就凑合一下得了。
大明朝廷修撰这本史书的目的,就是宣告元朝的灭亡这件事情。
不管本身成色如何,最终修出来就行了。
到了现在,大明已经掌控了所有蒙古人到过的地方,也掌握了详实的实际资料。
已经可以站在更加广阔和全面的视角上修一份蒙古史了。
或者可以说是一份草原帝国史。
而且这份历史比什么罗马和泰西诸国历史重要多了。
曾经的大明人是大明人,现在的蒙古人也是大明人,这是大明人自己的历史。
这是神州大地的历史,是神州文明的另一半。
朱靖垣和沈复讨论了许久,最后决定要将蒙古史作为未来的重点任务。
不过这套史书的名字不适合用蒙古国史,因为朱靖垣和沈复都觉得应该列入其他的草原政权。
最终决定参考这个名称的模式,以地域名称加上当地情况统称命名为。
埃及、波斯、大食、天竺、奥斯曼这片区域的历史,也根据区域和文化统称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