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赵只说了一句话,就让所有的官员都乖乖闭上了最,
“下一次再有这样的战事,朕让你亲自去以德服人,以礼服人,做好了话,给你升官封爵,不行的话,诛你九族。”
以礼服人,以德服人,这也要看实力的。
跟我说以德服人,以礼服人,你怎么不说了,这样的懂得什么是德行,什么是礼节吗?
礼节是给得礼仪的人看的,并不是给这样的人当摆设的。当年匈奴侵犯大汉王朝,你们那些儒生怎么不说咱们要以德服人,讲究礼节。
人家匈奴人估计能当场将你这样的人呢给剁了喂狼去,跟他们讲礼,找死。
西晋灭亡的时候。五胡的蛮夷在北方大肆的残杀我汉族的百姓,几乎造成我汉人的香火断绝。
这时候你们这些人去说吧,你可以这样:
“你们这些人别杀我们汉人了,你们要以德服人,要以服人,人家听吗,那时候你们不去说呀,现在在这里唧唧歪歪的。
也不看清楚是什么就说以德服人,我呸,当年要不是汉武大帝的铁血政策。
要不是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杀戮匈奴,你觉得汉人能剩下几个人,又能有几个人。
要不是名将陈汤,犯我强汉,虽远必诛,谁能震慑西域那些小国家。
再者说了五胡‘乱’华,汉人惨死,要不是武掉天王冉闵一道杀胡令,发誓屠尽胡人,你们这些穷酸能有命在。
就这你们还给他安上一个十分不好的名声,史书上记载他的也寥寥无几。
这都是因为不符合你们的以德服人,这是什么世道,当时面对屠杀你们的以德服人呢?
没有想到这是以前的事情了,没有想到今天在这里再次想起了。因为高琇莹刚才也是说了一下关于这个礼的看法。
因为就有史书记载杨广是不顾礼仪,妄自东征高句丽,这一点高琇莹也是很不赞成的。
他是这样说的:
“对对付什么样的人就要用什么样的方法,对于善战的民族我们要比他好要善战,打的你服气,然后在教你礼仪。”
这一点倒是让赵承嗣想起了文化的同化,以后征服那些蛮夷可以用这一招。
“所以说即使讲礼也是要等他们归附王化以后的事情,对于那些不懂礼节的人,讲什么礼节。”
赵承嗣最后总结了一句,不是我不赞同什么以礼服人和以德服人,而是这需要一些条件。
“说的十分的对,这一点我也十分赞同,这礼节可是天下的大义有时候是不能失去的,官家就说这样的话。”
这就是这个时代最为麻烦的一件事情,虽然看着这是‘鸡’肋,可是有的时候失去它还不行。
就像以德服人赵承嗣虽然是极其的不赞同的,可是自己又不能说不要吧,这是让人最恼怒的一件事。
既然他存在了这么长时间绝对是有他的道理这是不可否认的,但是这是在和平年代实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