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时候,一个吐蕃人,而且是李立遵嫡脉,成为大宋进士。
这造成的影响,恐怕不亚于,元祐元年宋军击败西夏带来的影响力。
可惜的是,如今,已非盛唐时节。
今日的大宋,北方有辽国,西北有西夏,南方还有交趾。
而且长期受制于辽国、西夏,特别是辽国这个恐怖的庞然大物,在地缘上给大宋带来了窒息般的生存压力。
于是士大夫们的华夷之辨思想,开始全面觉醒。
对于藩部和蕃官,他们不止在政治上限制、歧视。
还在包括科举在内的所有地方,对其严防死守。
别说是吐蕃人了。
就算是属于大宋自认的领土上的西南土司家里的孩子,在过去也不被允许科举。
赵煦即位后,才将这个限制,悄悄的予以废除。
这些都很正常。
是一个帝国在收缩时的自我保护。
太宗之后,大宋上下就知道了,大唐的版图,已不可能恢复。
能守住现有的领土,就已经阿弥陀佛了!
澶渊之盟后,靴子彻底落地。
既然如此,在对外方面,保守、收缩、内敛,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。
而赵煦打算对外扩张,自然,就要捡起大唐的胸襟,海纳百川,对少数民族的将领、贵族,一视同仁。
只不过,猝然从收缩转向扩张,恐怕没几个人能适应。
尤其是舆论!
所以,赵煦没有办法,就只能苦一苦落榜士人,罪名也让他们去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