靠着这个成绩,朝野上下都已经信服了自家少年天子,懂交子,会理财的事情。
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。
所以,宫里面的消息一传开,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。
像吕公著这样的宰执,还不敢轻易去靖安坊察看、端详。
类似李常这样的青壮派,被认为在未来有机会进入三省两府的‘年轻人’,就都很热忱了。
大家都很想知道,这位陛下,又打算玩什么花样?
他要怎样做到在两宫面前许下的诺言。
不加民赋,不增商税,不损民利,而为两宫建宫。
历朝历代,就没有过这样的先例。
对很多人来说,这更是颠覆性的东西。
毕竟,好多旧党士大夫都认同司马光对财富的观点。
天下的财富是有定数,不在民间,就在官府。
官府拿得多了,民间得到的就少了。
所以,皇帝不应该与民争利。
官府应该尽可能的退出大多数的商业领域。
什么榷盐、榷茶、榷酒,最好应废尽废。
实在不行,官府也该尽可能减少对商业的干预。
如此,藏富于民,天下大治可期。
而这位陛下,信誓旦旦,只要几个没收充官的勋贵祖宅,就可以经营处足够为两宫兴修宫室的财富来。
而且,还夸口不加民赋,不增商税,不损民利。
这要被他做成了。
吕公著知道,这就是堪比上古圣王的伟业。
因为只有那些古代的圣王,才能在不增加百姓的负担,也不损害其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做到这样的事情。
也就是宋辽交子的成功,让他得以在经济领域,拥有足够的发言权。
不然的话,就这个事情出来,朝野上下都会炸锅。
这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天书事件。
赵官家一拍脑袋,带着宰执大臣,直奔泰山,玩起了角色扮演,假装自己是三皇五帝,秦皇汉武。
然后……一地鸡毛……
跟着真庙一起胡闹的那几个宰执,后来都被人编排成什么样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