剑修的锐气可化春雨可凝秋霜,音修的振动能成雷暴能作虫鸣,情缘的聚散似云卷云舒。本质不变,但表象千变万化。
最妙的是,梅修与竹音师的情感,如今可浓如酒可淡如水,可炽如焰可温如粥。同一份真心,因时因地呈现不同状态。
"平淡非寡淡,"玉瑶仙子以琴弦拨动茶水,"乃容万味之基。"
真常之境
当本质与表象达成平衡时,万界进入"真常之境":
剑招可有形可无形,琴音可有声可无声,情缘可激烈可平和。万物不再执着于某种固定状态,而是随缘应化。
但就在这大自在时刻,所有存在突然开始"透明化"。不是消失,而是变得。。。难以被感知。就像清水盛于琉璃盏,可见却不可触。
观在之劫
虚空睁开"观在之眼",此眼不毁万物,却让存在依赖于"被观":
未被观注的剑招自动消散,无人聆听的琴音悄然湮灭,甚至未被见证的情缘也会淡去。存在需要观察者来确认。
"我在故我见?"刘镇东的剑气因无人观注而波动。
更可怕的是,观在之眼开始"选择性观注"。只观注符合标准的剑招,只聆听悦耳的琴音,只见证完美的情缘。未被观注的存在,如露水般蒸发。
自在破观
危机中,阿土放下扫帚,闭上眼睛。
"不看。。。也在。"少年盘坐入定,存在感反而愈发坚实。
受此启发,万界开始"自观":
剑修观己剑心,音修听己心声,丹修察己丹火。当存在不依赖外眼时,观在之眼反而开始追逐这些自在的存在。
"观者在,自在永存。"守拙老人拂尘轻扫,尘丝织成自观之镜。
常在不灭
当自观成为常态时,存在达到新境界:
不因被观而增,不因无视而减。剑意如星自耀,琴音如泉自流,情缘如花自开。观在之眼最终闭合,因为存在已无需外证。
"大在无观。"刘镇东的剑气融入太虚,无处不在却又无迹可寻。
但就在存在达到永恒时,所有存在感突然开始"轮回"。不是生灭,而是如四季更替般自然流转。。。
虚空尽头,一个编织命运的身影再次浮现:
"该进入下一轮回了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