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这一波陈军就赚了一百六十九万,让不少了解的人都眼红的不要不要的。
就算陈军不出售产品,工厂每年专利授权费就足够支持工厂的运转,并且还有盈余。
更别说,工厂的产品在市面上的销售情况格外火爆。
专利授权出去,可并不代表相关的工厂就能够生产出对应的配件。
主板和集成电路等等都还需要通过华电厂进行生产,可以说陈军这一招顺便带动了华电厂的订单。
因为订单太多,许牡丹和汪献国都在考虑要不要再进口第二套生产设备了。
“再进口第二套生产设备就没必要了。”
陈军说道:“汪教授你们如果可以的话,可以开始研发自己的整套生产设备,最好是以光刻方向研究。”
“光刻?”
“嗯,如果能够弄出紫光最好,不过按照现在的工业技术几乎不可能,所以我们可以交给要是,换成其他激光。”
蚀刻和光刻,后者在后世大方光彩,不过技术难度高到让人不敢想象。
陈军就没有指望汪献国和许牡丹两个小团队能够完成。
不过技术没法达到那种程度,可是退几代的技术也并不是不能接受。
汪献国和许牡丹得到的允诺后,也放弃了再进口一整套生产设备的想法,转向了自我研发。
三人就是工厂的最大股东,都同意的情况下,自然不需要开会决定。
相关详细的奖罚制度以及扩大研发团队,陈军都拿出了一套较为模糊的框架,而汪献国和许牡丹负责将框架填充完整。
这是一项深不见底的投资,不过陈军还是义无反顾的砸钱。
他现在兜里的钱不少,并且因为即将高考,已经没精力再折腾其他生意。
。。。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