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匠起步是从九品,郎中起步是从八品,现在科举中了之后,起步是从七品。
——
元贞二年八月。
其余的葛洪、邓若水,杨长孺,胡梦昱、黄朴、谢方叔等人就是算比较传统的,或正直的大臣。
以后朝资司的各厂,都是优先从退役军士里选补员工,当然也可以世袭。
以前普通百姓出人投头唯一的路子就是科举,现在不是了,有工匠和郎中还有当兵三条路。
郑清之在历史上也算名臣,正直不正直就不好说,反正大的坏事不会干,但针对政制对手时,也手也挺狠的。
两兄弟合计了下,好像上工匠学徒班好点。
因为朝资司对应海贸部,其实就是划归海贸部。
因为奸臣们永远是迎合皇帝的。
以前朝廷在下面有各种厂,像船厂什么归工部,盐场,矿场等以前是归商税部。
但赵与芮的内阁就是故意安排了一波史弥远以前的手下,用来制衡另一部官员。
白糖厂、丝帛、陶瓷等进出口业务归海贸部。
这是防止有些人把七八姑八大姨,一家子亲戚从都弄到朝资司里。
朝资司成立后,归属海贸部直接管理,地方制置使算是双重管理部门,但主要还是海贸部。
李亮和郑有财已经回到海叁城。
科举之后起步比较高。
赵与芮首先优先退役军士,然后要保证赢利,或至少不能亏本太多。
他不能让内阁全是清正廉洁或忠厚正直的大臣,这样的话他这皇帝也不好办事。
一般正职由朝廷确定,副职可以由地方推荐担任。
朝资司可以世袭,这种有好处的事,以后地方官员肯定想法设法安排自己亲戚进去。
所以只要赵与芮的提议,这些人都会支持迎合,再加上李宗勉那派,赵与芮想办的事,只要提个头,都不需要以皇帝的身份去压制,基本都能在内阁通过。
其实在开会之前,他已经单独和首辅李宗勉,副相魏了翁,葛洪等人商议过。
赵与芮话音刚落,郑清之率先开口:“路和省有什么不同?”
“学徒三年,工人五年,上战场也最少是八年后的事了,再说又不要他们打仗,只用修理工具,怕个毛啊。”
“但是改省的话,相关官员的称呼可能要换,还要添加新的品级。”
这些都与地方制置使不同,但听起来似乎又差不多。
“产量利润不变的情况下,工人数不能增加。”
在赵与芮与金结盟后,又突然反水偷袭金国时,乔行简也没哼声,只有葛洪这批人感觉皇帝不讲道义,没有武德,没有儒家思想。
读书人当官的路越来越狭窄了,科举竞争大,朝廷对官员数控制严格。
赵与芮任上已经经过一件改制,裁减了相关的沿海,沿江制置使,都合并到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