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也不在乎,他只是震慑士绅,不是将士绅赶尽杀绝。
他没这个本事,也不会这么做。
“本阁问你,你家隐户多少人?”
甘家家主不敢不答:“1426人,多是流民,有少量的匠户,但他们隐匿了身份,草民当时不知道呀,查清后,全都踢出了我家。”
王竑没有纠结此事,继续问:“为何藏匿隐户?”
这不废话吗?谁家不藏啊?
当然是少纳税啊,再者做点脏事,隐户多好用啊。
“本阁换个问法,和州的流民,你家说了算不算?”
甘家家主都没想到,王竑竟如此直接。
他嗫嚅道:“本地因靠近南京,商贸发达,所以很多田土撂荒。”
“而本地江南粮食过于低廉,而物价又高,种田的农人连饭都吃不起,而当民户又要纳税,很多百姓纳不起税,就主动当了流民。”
“我家虽是本地大户,但流民之事,确实说了不算。”
他说的是实话。
谷贱伤农。
江南米粮太便宜了,若无漕运,能运去北方销售,价格还会继续下降,这会导致百姓抛地,士绅不种粮食,改种桑树,做利润更高的纺织业。
尤其是南直隶商贸发达,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商业和农业的矛盾。
大明在竭力重农抑商,就是担心百姓从商,反而无人愿意种地的窘境。
中枢竭力压制南直隶,也是在压制南直隶是商业,缓解商农矛盾。
然而,农民终究是势单力孤,在资本面前,只能听之任之,被人摆弄,偶尔反抗,也是暴力反抗,造反而已。
其实农民一直不清楚,压迫他们的根本就不是朝廷,而是资本。
也许资本的背后是官员。
但农民最有效的手段,是反抗资本,而不是以卵击石的去反抗朝廷。
“本阁问你,本阁欲将和州流民,以及和州全部隐户、佃户,迁出和州,你甘家同意吗?”
甘家家主都懵了,我该同意吗?
当然不能同意呀!
没了佃户,谁给我家种粮啊?
不种粮食,官府要收的农赋怎么办?民户交不起,能抛地跑路,他们这些大户,要是交不起,是要抄家灭族的!
这是地主和官府的矛盾。
“大人饶命啊!”甘家家主哭求。
“你家有手有脚,为何不能自己耕地呢?”
甘家家主能说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