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而李秉、王恕皆有名臣之资,已经深入地方,挑选适合种植的土地。”
“微臣以为,三到五年之后,热河就能种下第一批稻种了。”
“十年后就能有所收获。”
“二十年到三十年,就能自给自足了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薛希琏说的时间还是短的。
真正养熟一块地,需要大量的时间。
所以历朝历代都不愿意搞治理,尤其是边疆,因为治理再好,也扛不住一场战乱。
边疆治理,都是伴随着大型战争,汉民往边疆迁徙,才把边疆建设起来的。
“陛下,薛侍郎所言甚是。”
“想令热河自给自足,起码要三十年的时间。”
耿九畴接口道:“微臣以为,当先疏通河流,将漕运河流继续延长,靠南方之米,暂时供养热河。”
“而热河盛产牛羊,可往南贩卖牛羊肉。”
“彼此相得益彰。”
刨除运输成本、饲养成本、死亡因素等等,北羊南卖,完全是亏钱的。
“疏通河流,也方便运输物料,老臣以为可以。”姚夔支持。
马昂却道:“工部的重心,在建城和黄河上面,缺乏人力物力,就算想疏通,也有心无力呀。”
他喃喃自语道:“若是有足够的奴隶就好了。”
“马昂,你胡说八道什么呢?”姚夔喝止他。
奴隶是好用,问题是这些奴隶,是要吃饭的,大明哪来那么多饭给他们吃?
没看皇帝因为流民发愁吗?
一千多万流民啊,填饱肚子是个大问题,还望大明引人?
马昂行了一礼:“姚阁老,这建造工人,在热河五天六个铜钱,还得供饱饭。”
“这粮食都是从京师调运过去的,一斤米价格在10个铜板左右。”
京师一斤米是七个铜板。
“您算算这账,朝堂有多少钱,够这样花的呀?”马昂是真心疼钱。
“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,百姓劳作赚钱,理所应当。”
姚夔正色道:“奴隶就不吃饭了吗?不照样是十个铜板一斤粮食吗?给他们吃多浪费啊!”
“大明百姓尚且食不饱腹,为什么不给自己人先吃饱呢?”
这也是实话。
问题是,真用奴隶建城,也不是这个速度啊,那就是往死里用呗,也不给供饱饭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