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五经,之所以成为万金油的课本,就是因为可以随便注释,不同的断句,分析出不同的意思来。而注释权掌握在大儒手中,再往上掌握在中枢手中。
只背会上面的文字,根本没用。
考的是注释,是理解。
而用汉字注音,很早就有了。
甚至,罗马字母注音也有了,宫中藏书阁的典藏本里,就有罗马字母注音。
注音简化,让百姓看得懂文字。
那岂不是挡了读书人的道?
朝臣当然不高兴了。
“好办法!”
朱祁钰看向王越:“王越,你这个想法非常好,只要让百姓懂了注音,就能读懂书籍了。”
“就算读不懂圣贤书,那民间的话本、戏曲,总能读懂几本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“读了书,便懂了礼仪,才知道天地君亲师,这个主意出的好!”
“微臣不敢担陛下称赞。”王越不悲不喜,经历了山东事之后,断了条腿,人变得非常沉默。
至于天下读书人怎么想?
爱怎么想就怎么想,反正本官就想往上爬。
“说到话本,朕觉得三国演义、水浒传,也算不得什么**,由翰林删减一番,便直接解封了吧。”
皇帝太跳脱,群臣有点跟不上皇帝思路。
“陛下,这两本书,有劝人造反情节,不利于维护统治啊。”马瑾直言不讳道。
“马瑾,你看过没?”朱祁钰问。
马瑾讪笑着点头,他这么大岁数了,专挑**看。
“你看完,可有造反的念头?”朱祁钰问。
“微臣不敢有这叛逆想法!”马瑾磕头。
“那不就完了,不过看个热闹罢了。”
朱祁钰道:“如三国演义,维护汉室正统,大明就是汉室,劝人维护汉室正统,有什么不对的?”
“就让翰林院,酌情删改,加大忠君报国的篇幅,宣讲一些为国为民的好事。”
“再让教坊司、钟鼓司,编些忠君报国、报效国家、效忠君上的小曲儿,让百姓们听得懂,推广下去,全国各地都唱。”
这想法靠谱。
“臣等遵旨。”百官叩拜。
“河西该兴文脉,湖广云贵也该兴文脉,从南孔或北孔中,拆分出一支,去贵阳,教化当地生员!”
朱祁钰淡淡道:“之前提到湖广,湖广乃天下中心,朕自然在乎,过一段日子,朕自然要建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