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第一富,上海;第二富,南京;第三富,杭州。
三大富市,卷得可怕。
朱厚煐巡幸南京。
他是继景泰帝之后,皇族第三位入住紫禁城的,前两位是朱佑榶和朱佑枅。
不过朱佑枅只在紫禁城里住一日,便离开了。
朱厚煐是要多住几日的。
作为大明曾经的都城,现在的南京,总人口达到5600万。
其实,从经济角度看,南京地理位置不算优秀,和上海、杭州、宁波没法比。
但是,他的政治意义,仅次于北京。
景泰六十五年,朝廷想改南京为天京,因为大明占据百越之地后,南京不算南方了呀,算中部地区。
再叫南京,就显得不合适了。
改为天京,更加符合南京的定位。
作为南方的绝对政治中心,北京有的一切,南京都有,经济方面更别说了,朝廷对南京倾斜的政治资源,要比上海还要多。
不然论核心竞争力,南京是比不过上海的。
现在的南京,仍是天下第二富裕的地方,经济总量,天下第二,也是一座超级国际大都市。
南京城并没有扩大到了极致,因为应天府太大了,吞不进去的。
景泰朝的应天府,吞并了几个直隶州,总人口在七千万以上,常住人口约莫在八千万左右。
传统江南,是包括安徽的。
可和上海、南京、杭州比起来,安徽就差得远了。
甚至,安徽是被吸的那个。
景泰五十年,人口调查时,安徽户籍人口7800万,景泰六十年人口调查时,安徽户籍人口还是7800万。
作为地处江南,人口没有破亿的省份,实在令人意想不到。
可去江浙去做人口调查,就会发现,南京就有很多安徽人,上海安徽人最多。
难怪户籍人口没涨呢,这是跑了呀。
根据民间统计,安徽人口应该在1。2亿左右,有近五千万人,进入江浙打工,并且移了户籍,不回来了。
安徽布政使曾上疏中枢,要求禁止安徽人外出打工,再打工下去,安徽就没人了。
并提出,要么就把安徽并入应天府,安徽要撤省进入南直隶。
安徽巡按使甚至说要恢复南直隶,这样资源能平衡。
也不怪安徽生气。
好资源都被江浙吸走了,连江苏都差一点,安徽就别说了,明明人口过亿的,愣是变成了七千万,还年年净流出,换谁谁不疯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