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条河同样出在乌斯贜,是孟加拉最富饶的一条河。
像臣服大明的不丹、锡金、尼泊尔,全都并入了宁国。
宁国靠着狭小的地盘,却养活了近四亿人!
这里面,汉人高达3。2亿,印度人仅有4000万,其他族1000万,这个印度人,也是很多民族。
宁国的人口统计办法,和诸国都不一样。
像大明,女子嫁给了明人,就自动变成明籍,宁国却不一样,宁王朱见淮规定,混血二代才算明人,必须通过汉语考试。
这就造成了,印度人高达4000万。
如果把女子刨去,也就剩下一千多万。
这是大平原,清理太容易了。
陈嘉猷出使的印度王朝,就定都在新德里,宁国也定都在此。
景泰五十七年,宁王上疏,请求中枢改宁国为秦国,请封大国。
这也是宁国王都迟迟不改名的原因,因为想用咸阳做国都名字呢,据说石碑都刻好了。
印度五王中,封在中印的晋国,按理说才是五王中的霸主,可谁也没想到,横河流域这么富饶,仅仅东岸就养活了近四亿人口啊。
西岸还有四个多亿呢!
这还不是极限。
印度人口极限是30亿!
若按照景泰前那么养人,印度人口极限是50亿!
以前印度人压根就不会种地,明人来了,才精耕细作的,块块地都是宝地。
人家不种地,从来没闹过饥荒。
大明呢,天天精耕细作,年年闹饥荒,年年吃不饱饭。
人比人得死啊。
但是,恶劣的生存环境恰恰造就了明人的勤劳、朴实、肯吃苦、集体、奉献的优良精神。
明人能够在民族安危的时刻挺身而出,舍生取义。
明人能够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,舍己为人的奉献。
这是印度人不具备的。
因为太富饶了。
躺着就能吃饱,还干个屁活啊,讲个屁精神啊,都吃饱了该干啥干啥去吧。
宁国人,明显比伊国人、隋国人懒惰,这是朱佑榷来宁国第二天的真实感受。
这里的服务业,服务水平真的很烂。
干什么都有气无力的。
说话也颐指气使的,语气很狂,仿佛看不起外乡人,哦,这个外乡人是大明,那看不起你们就对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