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刚好把借口送到魏国嘴边,魏国先下手为强,吞掉阿富汗全境,并在阿富汗地区大规模征兵,积极备战。
中亚瞬间战云密布。
这也是大明藩国内部,第一次战争。
引起诸多藩国的密切重视。
主要是看中枢什么反应,中枢会不会勒令停战,恢复和平呢?
如果不是,中枢是支持列国扩张?还是只支持魏国扩张?
老皇帝尚在,谁都得考虑老皇帝的想法。
不是亲爹的原因。
而是老皇帝神鬼莫测,谁也不知道,他藏着什么底牌。
老皇帝敢封藩国,就敢灭藩国,别以为老皇帝是什么善男信女,绝不是明奥战争第一阶段败了,就敢小瞧大明了。
看看吧,老皇帝绝对不会临阵换帅的,而是会告诉统帅知耻后勇,朕要看到胜利。
这是老皇帝的胸襟,也是老皇帝的底气,他对明军有着巨大的自信。
估计用不了多久,大明就会取得大胜利。
中亚开战的时候。
国内却因为四大项目,吵得不可开交。
景泰五十七年年底,皇帝下令,加高东北山脉的计划开始实施,征召民间所有地理学家,去东北开始测算,拿出计划书。
工部给出的报价是160亿。
老皇帝觉得贵,用不上这么多。
开始聆听民间建筑公司的报价,这也是民间建筑公司,第一次参与大型国家基础建设。
通过计算,民间报价在90亿左右。
至于中间为什么差这么多,得问问各级官员拿多少啊。
皇帝对这个价格还不满意。
别以为他不知道朝堂上下贪腐严重,工程造价多少钱,对标景泰十五年左右,一目了然。
那个时候,修一条完整的京沪高速路,造价在700万左右。
现在,一条同等里程的高速路,造价超过3000万。
别忘了,那个时候沥青多贵,现在沥青值几个钱?还有铁路运输呢,当时全靠板车运。
工部尚书往返于养心殿,希望皇帝让工部主持修建,虽然工部造价偏高,但质量非常好啊。
景泰十二年,修建的沥青路,至今已经用了四十五年,只是小修小补,尚且正常使用中。
重修的黄河、中华江大项目,经得住考验。
皇帝也在算一笔账。
交给民间公司,加上后期维护费用,就算使用时间短,也是划算的,问题是加高山脉,又不是人用,怎么会坏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