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泰朝的勋贵,皇帝是逮着谁想骂就骂,但这些勋贵没有一个怨恨皇帝的,因为皇帝骂他们是为他们好。
骂他们是让他们的旁支族人出来从军,去战场上挣爵位,骂他们是让他们自己努力升爵位,努力挣世券。
皇帝从来没说过节约军费开支,反而每年往上加,让所有武勋学兵法,去打仗,去立功,总说大明公侯太少了。
就这份心胸,太子就没有。
就说朱永,参加过夺门之变,皇帝没杀他,已经是法外开恩了,景泰四十七年,朱永竟荣封保国公。
朱仪于去年过世,皇帝直接下旨,赠昌平王。
朱仪的弟弟,朱佶,早就封伯爵了,一家一王一伯爵,皇帝还不够意思吗?
勋贵上下还有什么可说的,跟着这样的皇帝干,有没有前途?
皇帝只看战功,不看出身,不看地位,有功必赏。
再看看于谦,生前是郡王,死后获赠亲王爵,大明绝无仅有,死后配享多庙。
景泰五十年,皇帝对徐达、常遇春、冯胜、张玉、朱能等进行一轮追封,全做了亲王,并对开国公侯的后人,也多加赏赐,鼓励他们上战场,为自己挣一份爵位回来。
张玉的后人,英国公一脉是怎么对待皇帝的?
皇帝不照常追封了吗?
有功就是有功,大功不允许抹杀,这是皇帝的胸襟。
就皇帝这份大方,别说太子,太孙也自愧不如。
这种追封,看似一道圣旨的事情,但要经过繁重的礼仪、祭祀品等等,都是要花钱的,而这钱是要永远花下去的。
皇帝舍得花。
据说。
皇帝打算昆仑封禅回来,根据黄帝纪年来算,景泰五十年,是开元4203年,皇帝要追封4203位,对华夏有突出贡献的人。
这可是大工程啊。
皇帝的意思是,为这4203位英灵,在昆仑山上设庙祭祀,未来每增加一年,就增加上一位,让后人永远记住对华夏英雄。
皇帝毁了别人的文明。
却对自己的文明,视若珍宝。
从景泰五十五年开始,就在民间征集历史上的英杰了,民间反响非常激烈,因为人选太多了。
当年皇帝提出感动华夏英雄人物,和感动大明英雄人物,在民间就引起一片好评。
这几年,年年都办,英雄人物,值得永远铭记。
中枢更是出版了很多英雄传,邀请家,按照历史上的英雄书写,永远传承下去。
今年昆仑山封禅。
明年就开始为英雄立雕像祭祀,截止到景泰五十六年,之前的英雄,都要列入其中。
而昆仑封禅中,皇帝还会立皇帝庙,将历朝历代为华夏做出突出贡献的皇帝,全部放入其中祭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