塔里木河、车尔臣河、孔雀河,三条河,给疏勒河注水。
治水司担心水量仍旧不够。
特意改道了几条臓区小河流,转向汇入塔里木河,再修低了通往孔雀河的河床,让孔雀河源源不断给疏勒河注水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疏勒河,流经敦煌、瓜州、玉门,但因为水量越来越少,到嘉峪关就干涸了。
有了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注水,让疏勒河能够直接连通弱水。
内地和西域,就有了一条大江。
甚至,治水司提出,如果疏勒河流域不够,就改道额尔齐斯河,让额尔齐斯河翻越阿尔泰山,给疏勒河持续注水。
这项提议,打动了皇帝。
皇帝可不管中亚渴不渴,反正大明需要一条大河,最好能直接贯通鄂毕河,这样一来,整条大河,就是大明西疆的天然屏障。
另一边。
就是开都河,连通伊犁河河段。
因为中枢提出,优先疏勒河用水,所以开都河与伊犁河河段,要等疏勒河注水完毕后。
再行开凿最后一段。
足足等了一个月,疏勒河顺利连接弱水,这边才开凿开都河和伊犁河河段。
伊犁河得到扩容,伊犁河最终流入巴尔喀什湖。
但是,费尔干纳盆地已经成为大明领土。
伊犁河要负担两个工作,一是给伊塞克湖注水,连通伊塞克湖和塔里木河的最后一公里,让塔里木河和伊塞克湖相连,并和伊犁河相连,塔里木河和伊犁河,同时给伊塞克湖注水。
第二个,就是巴尔喀什湖分流给楚河。
帮助楚河汇入锡尔河。
最终流入咸海。
整个中华江,主干流才算彻底做完。
全线的河名,统称为中华江,流域面积,要超过长江,作用要比黄河还要大。
整个沿线的百姓,都被迁移走了,本该迁去费尔干纳盆地,但盆地里天天暴乱,只能迁去魏国。
景泰四十六年十二月,乌斯贜向中枢报捷,中华江建设完成!
和计划基本相同。
经过注水的疏勒河,全线能够行驶大型船支,又扩大了弱水流域,全程行驶大船。
大明的运力,就能从国内,直接运到咸海。
整个流域,都在大明掌握之内。
中华江,也成为大明第三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