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里就是大明吗?”
达芬奇刚上岸,入目的是高耸入云的鼓楼。
然后就是无比雄伟的天津城。
他清晰的记得,从陈嘉猷所说的大明疆土开始,到达登陆足足47天,按照船速就能计算出大明的海洋距离。
真的要惊叹于大明的大。
沿途上的补给岛屿,都插着龙旗,可见是大明在实控。
他上过几个小岛,面积和米兰差不多,但十分荒凉,很显然大明并不注重建设。
然而,在天津登陆后,入目的却都是人。
巨大的码头,一眼望不到头,全是繁忙的码头工人,无数货物,在码头上装运。
这一瞬间,就能感受到大明的强大。
使团会在天津休整三日,然后乘坐马车入京。
这些欧罗巴使臣并不像印度人那样土包子,但走在沥青路上,还是无比震惊。
陈嘉猷告诉他们:“大明四十个省,都通了这种路,这叫沥青路,是大明最先发现的。”
“大明的每一个省,比你们的帝国还要大,你们看到的天津,只是一个城市而已,在大明这叫县城。”
“一个府,会由十几个县城组成。”
京师和天津,已经快接上了,沿途都是叫卖声,遍地都是做生意的,繁华到了极致。
甚至还能看见很对女子在街上往来。
马车从天津直达京师,吃饭时候才停靠,在食肆吃饭,让使团自己点菜。
然后极尽歌舞,体会到了明女的热情,休整后再行上路。
他们并不知道,伺候他们的都是印度女和倭女。
从天津到京师,足足走了十二天,沿途美景欣赏很多。
达芬奇却只看到了极致的繁华。
没法用语言形容的繁华,而食肆里,也不是都大呼小叫的抱怨声,有的在谈论生意,有的在谈论诗词,不时传来阵阵笑声。
他还和一些文人搭话,他们竟然也都读过都欧罗巴着作,还读得很深,很多人都能背诵几句诗歌。
只是奇怪的是,他们说的作者,和他知道的不一样。
十月二十七。
浩荡的使团,终于抵达京师。
庞大的京师,让所有人望而却步,罗马教宗的人跪伏在地,嘴里念念有词。
别说使团了,陈嘉猷也吃了一惊,这京师似乎比他离开的时候,扩大了好多。
甚至,整个京畿,都是城市,依路而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