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引乌斯贜的水西进,也解决不了盐碱问题,甚至还会加剧盐碱化,使得土地严重退化。”
“您预料中的绿洲和良田,未必能够浇灌出来,反而会影响现有的耕地。”
王竑认为没必要为这么个工程,控制西域那块破地。
倒是沟通怒江和澜沧江,他是支持的。
百越之地除了气候恶劣外,其他都好,是个富庶之地。
“王卿,你好好想想,朕开凿这条河的目的。”
朱祁钰道:“良田多少并不重要,有没有,损失多少,朕都不在意。”
“朕在意的是战略。”
“朕要西出,必须要有足够的运力。”
“朕需要有一条如长江那样的大江,让大明的兵卒西出西域,攻掠各国。”
“大明想成为世界霸主,疆域仅止于此,是兔子尾巴长不了。”
“信不信,朕只要一死,疆域就会缩回去。”
“因为控制西域,中枢是赔钱的,百越之地又太远,不如分封出去划算。”
“别摇头,朕死了你们就会立刻变脸!”
这一点是证明过的。
太宗皇帝活着的时候,没人敢说放弃交趾,宣宗皇帝继位没几年,就放弃了。
“可有了这样一条江,这些问题还是问题吗?”
“别说没有万亩良田,就是把西域土地全部盐碱化,也在所不惜!”
“朕要的是一条通往西方的河!”
“朕要的是一条通往百越之地的江!”
“是战略要道!”
“还有,王卿,你不觉得印度太富饶了吗?”
“现在印度没有强权,可当朕的皇子们,分封过去的时候,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霸主呢?”
朱祁钰目光阴沉,走到地图前:“王卿,你来看,印度的地缘优势,和大明的地缘优势,哪个更好?”
若从欧罗巴、非洲、亚洲地形来看,印度得天独厚,占据正中间。
大明呢,太偏了。
就算加上美洲、澳洲,大明也无法成为世界中心的。
而大明想翻越乌斯贜去实控印度,根本不可能的,就算进入现代社会也做不到的,太远太远了。
既然无法实控印度,为什么不把印度变成烂地呢?
印度那么热,没有了充足的水源,就是一片干旱地,印度最大的粮仓旁遮普,就在印度河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