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种虚构的人物,在文人的笔下,写的跟真的一样。
有的还真被官方录用了。
比如南柯府,南柯就出自一个小故事,南柯一梦的南柯郡,就出现在了交趾。
关索,也真出现在了缅甸,虽然这个人物是虚构出来的,但官方认定有这个人,那么就有。
脑洞大开的也有,商纣王没死,而是逃去了希腊,创造了希腊文明。
埃及金字塔不是埃及人建的,是秦始皇建的。
对此,中枢保持沉默,但很快推出了纣王考据录,准备在巴尔喀什湖建立纣王庙,遥祭纣王。
中枢和民间互动,膨胀文学大行其道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反正西域,出现了很多华夏古人,山西的百里奚都冒出来了,百里奚能出现在江布尔,这脑洞是真的没谁了!
范广邀请帖木儿汗国官员来观礼,搞得挺轰动。
帖木儿汗国的官员都懵了,你们明人都这么能吹吗?
碑文也不知道谁写的,和张骞的撞车了,百里奚没有辅佐秦孝公,而是出使西域去了,大秦控制西域,是从秦孝公开始的呀。
你在碎叶纪念李白,也就可以了,非得在江布尔纪念百里奚,尴尬不?
没错,碎叶就在热海边上,阿拉木图的南面,就在大明的控制之下。
王越还靠谱点,主要挑西汉的大臣进庙。
没有于谦的压制,三人彻底放飞了。
街道、乡村名字,多用本地古名,城池名字,则是中枢来定,定新名字。
起名局会亲自来考查,然后翻阅古籍,再根据地形定新名字,包括本地的山脉、河流,全都启用新名。
只有街道,延续本地名字,比如亦力把里,主街名就是亦力把里,城池名字就是伊宁。
入城的奴隶,获得户籍时,跪在地上痛哭流涕。
这些奴隶,肤色各异,来自哪里的都有,肤色偏黑的就是来自印度的,肤色很白的,就是来自欧罗巴的,肤色中度的就是来自奥斯曼帝国的。
获得户籍第一件事,就是剃掉狗尾巴,穿上汉服。
他们不用经过汉文考核,就能自动变成汉人了。
不过,他们在大明最少的都有五六年了,不太会说,肯定能听懂,听不懂的早死了,基本都会说汉语的。
可忽然听到汉语,下意识的就是打钎:“喳”,脱口而出。
多年养成的条件反射,是无数道鞭子,把他们驯服成了狗,再想变成人,并不容易。
随着新女奴运送过来,他们就分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妻子。
他们会将自己受过的一切苦难,付诸在妻子身上,一个个像疯牛一样,不知道多少女奴,死在了第一天晚上。
对此,王越三人置之不理,圣旨对他们的辖区进行了详细规划,王越负责准噶尔盆地,杨信负责塔里木盆地,范广负责亦力把里往西。
成为汉人,他们就会和汉人一样,分到房屋、土地、农具等必需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