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同意他的学说,那么就证明,他的学说会成为显学。
朱祁钰点点头:“白卿这句话说得对,思想要跟着浪潮走,思想要不停变化,这才符合人性嘛!”
“就说说诸卿,你们的想法,是不是一秒钟一样?”
“从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,就开始压制人的思想,让人的思想变得一成不变。”
“朕知道,这里面有好处。”
“但这种好处,用了两千年了,用光了,用没了。”
“现在得变了,新思想适应新时代,才能历久弥新!”
朱祁钰算把朝臣震到了。
皇帝离京两年,再见竟变成这样,谁也不知是好是坏。
倒是朝臣都在思索。
“朕让尚食局准备了晚宴,诸卿去偏殿休息一番,然后把家人宣进宫来,女眷去皇后宫中饮宴,诸卿就在乾清宫里饮宴。”
过了好半天,朱祁钰才道:“诸卿执掌中枢,劳苦功高,这场宴会,是朕感激诸卿。”
朝臣赶紧说不敢,却还在思考皇帝说的变。
以前真的不敢说变,因为儒家思想就是在压制人性、改变人性,把人捆绑在土地之上,虽然好统治,却会逐渐失去开拓之心的。
好处确实有,也很大。
坏处同样有,也很大。
朱祁钰认为的变,是在儒教思想上,进行推陈出新,再在儒教思想上,进行百家争鸣。
“一路奔波,朕明日休息一日,后日开大朝会。”
朱祁钰道:“在大朝会上,朕和诸卿好好聊聊,朕还有很多话要跟诸卿说,比如朕想征召一批外国人入朝为官,想派人去学习他们的文化,有很多事朕想听听诸卿的意见。”
“都去休息吧,大朝会上再说,到时候让满朝文武都来,都讨论讨论。”
“未来该怎么走,朕也不知道。”
“未来的路在何方,朕需要你们和朕一起在探索,去思考,去走下去!”
朝臣谢恩后,去偏殿休息。
朱祁钰也活动活动,奔波实在是累挺,然后把董赐宣进来,询问皇家商行的情况。
而偏殿里,展开了激烈的讨论。
该怎么变,如何变,在哪方面变,变到什么程度?
今天皇帝这番话,必然会在天下引起轩然大波。
但皇帝没说一定变,而是在讨论着该怎么变,这就把决定权交给天下人了,天下人一起摸着石头过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