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还在移,雨季来临之前,必须全部移走。
“挑能吃苦的佃户,移过去二百万人,您觉得够不够?”朱祁钰问。
“陛下,太多了吧,吉林能装下这么多人吗?”
叶盛觉得移走十几万就可以了,最多不超过三十万人。
“徐珵上疏,辽宁玉米丰收,种子够用了。”
“他也在吉林试种了,成熟率很高。”
“他还在开发耐寒的稻种,已经有了眉目了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“只是吉林都是生地,开发需要几年时间,人少了支撑不起来开发,所以朕说挑能吃苦的去开拓吉林。”
“粮食供应也不必担心,从辽宁、山东运一批过去就行,如今海路通了,从江南运也成。”
“吉林唯一的大患,就是兀良哈,今年就把兀良哈打得不敢冒头。”
朱祁钰拍板。
移二百万人去吉林,江南留二百五十万人,那五十万随时移去黑龙江。
至于库页岛和虾夷就太远了,暂时不移民。
饭要一口一口吃。
叶盛小心打量皇帝一眼,皇帝的悲伤果然是假装的,现在还有心情议事呢。
转念一想也觉得自己可笑,倭郡王和皇帝早就撕破脸了,哪有什么悲伤?
再说了,阁部因倭郡王之事耽搁,被皇帝叱骂,让百官滚回自己的衙门好好办差。
而在仁寿宫。
孙太后满脸悲戚:“哀家没了儿子,连你都来看哀家笑话吗?”
“老臣犹记得您大婚之时,一转眼,您都老了。”
胡濙当年在礼部,太孙大婚时他全程参与。
“倭郡王不幸,天不假年。”
“可他血脉尚在,您也要在宫中颐养天年,难道非要因此事,而和陛下交恶吗?”
胡濙和孙太后关系不一般,他知道很多关于孙太后的秘密,孙太后却奈何不了他。
这就是岁数大的优势。
若是皇帝早就收了胡濙的心,也不会这么难对付孙太后母子。
孙太后冷哼:“哀家是他嫡母,难道要事母不孝吗?”
“圣母,孝与不孝,不过众口铄金罢了。”
胡濙心力交瘁,声音很低,他不想耽搁下去了。
这话让孙太后脸色一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