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户部的支持,一件事也办不成。
这点子是晁冷提出来的,现在遭到反对,当然她最有理由能说服众人。
所以皇帝才点名,问她看法。
这是希望她能舌战群雄呢。
晁冷整肃神色,拱手问郑经道:“不知郑尚书因何反对呢?”
“本官刚才已经说了,国库空虚,财力难支。”
这一问一答,看似废话。
其实是晁冷在拖延时间。
她需要一点时间推理一下郑经反对的真实原因。
郑经并不是个没见识的人,要不然也做不到户部尚书。
他消息也很灵通。
宫里有个风吹草动,都能及时知道。
以他的见识,很清楚这事于国于民都有利。
可令郑经意外的是,他作为户部尚书,这等改革大事,前期的讨论皇帝竟然没有叫他参与。
他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。
二是晁冷跟皇帝提议这事由闵珩来主导,这才是他反对的根本原因。
他可以预见,这事推行之后,不出三年,大闵的经济发展就会大变样。
尤其是在高产作物的加持下,商业经济定会繁荣,银行业务一定兴旺。
参与主导这个项目的人,必然是大功一件。
这等改革大事,自然要交给一国储君去主导才更名正言顺。
仅仅苍南赈灾,就让珩王在朝臣中树立不少威望,若是在由珩王来主导,以后功劳再度加身,太子只怕被他完全比下去了。
所以这事,他无论如何都要反对。
要想获得他的支持,就必须把主导人换成太子。
即使太子成为主导人,实际上,具体干事的人还是晁冷。
这就相当于她在为太子做事。
所以收服不收服的,还有什么区别呢。
反正最后受益人是晁冷。
而且太子作为发改司的头头,还有机会辖制她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