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者说,对于诸葛亮眼中的这个世界而言,那些东西的意义并不是最大。
诸葛亮的一生都活得很明白,他明白作为一个士人,作为一个民族的领导者,什么东西才能让这个国家的人过得更好,什么东西才能真正的改变人民的生活状态,他门清!
所以他一直都把他的精力用在那些真正有用的地方。
想到这里,刘俭下意识的想伸手拍一拍诸葛亮的肩膀。
但是很快,他觉得这个举动多少有点儿逾越,遂放弃了。
刘俭来回打量着诸葛亮的房间,发现诸葛亮的屋中有几面巨大的书架。
上面放置着很多书籍,都是青州书局的出版物。
“诸葛亮,你的屋中有这么多青州书局的书籍……都是你的吗?”
“回大将军的话,这都是亮的收藏。”
刘俭叹道:“印刷业由我兴于世,造纸行业也是我一手建立的……我知道这些书籍的成本不低,你收集了这么多的书,想必花费不菲吧,你的叔父愿意吗?“
诸葛亮很是认真的回答道:
“贵是贵些,却也^_^籍涵盖了民生诸业,以及收纳了全大汉各行各业最先进的知识,用于让天下人广为交流,是让我大汉跨越进步的重中之重。”
“就算是再贵,亮也要将其收集认真研读,”
“当然,这些方面的花费多了,我就减少一些其他的花销,”
“平日里少吃点儿好的,少穿点新衣,少买一匹马,不买犬鹰,就足够了。”
刘俭心中很是欣慰,诸葛亮年纪轻轻的就已经知道,知识才是人民最宝贵的财富。
听听他说的这些话,真应该把他介绍给刘备,让刘备跟他好好学学。
少买点衣服,少买点狗。
多么痛彻心扉,多么令人深省的话语啊。
刘俭走到诸葛亮的书架前,从上面将一些书籍拿下来仔细观看。
果然,如同诸葛亮所言,青州书局关于民生和制造业方面的书籍,诸葛亮都买回来了。
特别是齐民要术的一二三四版,诸葛亮都摆在了书架的最前列,显然这是他最喜欢的读物。
书架整理的非常干净,纸上也有不少折页的痕迹。
很显然,这些书拿回来并不是摆着看的,而是确实被诸葛亮认真研读。
刘俭欣慰的转头看向了诸葛亮。
“诸葛亮,你如此关注于民生,那想必对于刘青州还有我是非常了解的吧?”
诸葛亮认真的说道:“大将军和刘青州都是亮心中崇敬之人,别的不说,若无大将军,我大汉朝的纸业焉能兴旺到这般地步,我大汉朝的印刷书业焉能成规模?大将军是亮心中最为敬仰之人,刘青州次之。”
刘俭很是疑惑的道:“既然你把我视为你心中敬仰之人,那为什么我今天要招你入徐州官署的时候,你却不愿意去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