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臣以为,他们唯一可能的想法,就是觉得我们大明刚刚攻破元朝,无论是在战斗力还是战斗状态上,都有所懈怠,想要趁着我们立足未稳之际,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。”
“另外,他们唯一的机会,就是将战斗拖延到寒冬,想要我们大明军队,到时候不战而退。”
老志同志赞赏的看了刘伯温一眼,旋即回道:“伯温所言,深得咱心。”
“其实咱跟这高丽君主王颛,一直都有着私下的书信往来。”
“可是这一次高丽使团赴京,咱却没有收到他的密信。”
“咱也已经向高丽使团试探过了,但是很显然,那些使者,并不知道此事。”
“也就是说,现在高丽当权的君主,已经换人了,而不出意外的话,王颛,已经发生了意外。”
原来,在元明交替之际,朝鲜半岛的主政政权,是三十一代高丽君主王颛。
这个王颛原本是蒙古王室的驸马,改了个蒙古名字叫做伯颜帖木儿,随后便长期侍奉元朝。
直到老朱同志率领大明将士攻破了元朝大都之后,王颛就主动向老朱同志派遣使者建立外交关系,虽然此时的高丽仍然在大明和元朝之间摇摆不定,但是王颛本身是倾向于投效大明的,并且,甚至已经向老朱同志表示过,想要对明称臣。
然而,这第一次派遣使团来到大明朝贺,却反而没有了要交给老朱同志的密信,并且大明安插在高丽的眼线,也传回了消息,说高丽要举兵进攻大明。
虽然这其中具体的来龙去脉没有搞清楚,但大致上的实情,也都已经被老朱同志他们给分析的八九不离十了。
事情的真相是,虽然王颛本身倾向于大明,但他是早年倚靠大族奇氏和权氏势力才坐稳了高丽君主的位子。
王颛认为,元朝正在不断的衰败,便果断的对元朝出兵,向大明示好。
可是高丽内部的那些大族集团们,却是持着相反的意见。
于是,王颛就杀伐果决的肃清了奇氏和权氏两族的势力,向高丽内部展现了他亲明的决心。
然而,得罪了高丽内部大族集团的王颛,被权臣李仁任和崔万生谋害,扶持了王颛的养子辛禑为高丽新一代的君主。
辛禑上位后,就改变了王颛的亲明政策,恢复了同北元之间的宗藩关系,并且封锁了消息,想要给大明一个出其不意。
至于其他的,就像是刘伯温所推测的一样,是如今的高丽不自量力,白日做梦。
而在真正的明史上,这些都是切实发生的。
只不过,似乎因为麒麟夏以及老朱一家觉醒了麒麟血的原因,所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,都向前提前了好多年。
就像是王颛被害一事,应该是在洪武二年五月之后,高丽正式向大明称臣之后的事情。
可是如今,整整提前了足足半年有余。
听到了老朱同志的信息,刘伯温又开口说道:“依陛下所言,那高丽内部应当是出现了政变无疑。”
“臣对这高丽也略有耳闻,有个叫做李成桂的,倒是有些本事。”
“如果高丽真的要进攻我大明,必定会命他为将。”
“但是,以李成桂的见识,不会不知道,这将会是一场不可能取胜的战斗。”
“所以臣以为,可以派人去联络这个李成桂,让他清君侧,推翻当前的高丽政权。”
“事后陛下您再册封李成桂为高丽新的君主,继续作为我大明属国。”
刘伯温不愧是多谋善略,眨眼之间就想到了兵不血刃平定高丽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