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炎从张卫东办公室出来时,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。
张卫东没有一句批评,甚至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,只是平静地说“先算了吧”。
这种反常的沉默比任何疾言厉色的斥责都让他感到恐慌和自责。
他太了解张卫东了。
这位年轻领导平时对待兄弟和下属虽然随和,但在原则性问题和大局规划上从不含糊。
这次“闪电计划”是张卫东布局未来的关键一步,电池技术更是核心中的核心,自己却因为一时的傲慢和偏见,把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南宫能源得罪死了,几乎断送了一条最佳的技术捷径。
接下来的一个半月,对王炎来说简直是煎熬。
他带着王哲团队,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全国四处奔波,拜访了几乎所有叫得上名号的新能源电池企业和研究机构。
结果却令人沮丧:要么技术路线不符,要么研发实力差距太大,要么产能根本无法满足未来电动汽车量产的需求。
偶尔有一两家技术还算可以的,开出的合作条件却比南宫燕当初提出的还要苛刻。
每一次失望而归,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,扇在王炎的脸上。
他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,在真正的硬核技术壁垒面前,所谓的财大气粗和人脉关系,显得多么苍白无力。
没有南宫能源那样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成熟的工艺体系,一切都是空中楼阁。
“为什么这么多搞新能源的,特么连一个像样的都没有?王哲你说,他们一个个是不是全是饭桶?”
见过了好东西的王炎,真的看不下去那些戳尿窝子的企业,在他这个盛世科技董事长的眼里,百分之八十的新能源企业,简直就在那里瞎胡闹。
王哲看着日渐焦躁的王炎,无奈地给出了两个选择:“王董,现实情况就是这样。要么,我们放下身段,带着更大的诚意回去找南宫能源谈,在利益分配上做出实质性让步;要么,就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从头开始搭建电池研发体系。但后者……至少需要两年时间,这还不算中间可能遇到的瓶颈和弯路。”
“两年?!”王炎几乎跳起来,“东哥给我们的时间总共才多久?两年后黄花菜都凉了!绝对不行!”
巨大的压力和悔恨像毒蛇一样噬咬着王炎的心。
他回想起自己当时在南宫燕面前那副趾高气扬、仿佛施舍般的嘴脸,恨不得穿越回去给自己两拳。
他终于明白,张卫东当初提出与南宫合作,看中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那份分化瓦解、化敌为用的深谋远虑,而自己却用最愚蠢的方式把事情搞砸了。
煎熬之下,王炎再次硬着头皮走进张卫东的办公室。
这一次,他没有找任何借口,而是直接来了个“负荆请罪”。
“东哥,我错了!是我目光短浅,狂妄自大,坏了您的大计!我……我没脸再当这个董事长了,我请求辞去职务,接受任何处罚!”王炎低着头,声音沙哑,充满了真诚的悔意。
张卫东看着眼前这个一向精明甚至有些滑头的伙伴,此刻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般惶恐不安,心中不由一叹。
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。有些教训,别人说一千道一万,不如自己亲身经历一次来得深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