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城,盛世集团总部大厦顶层。
王越的办公室宽敞而简约,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京城天际线。
他亲自为张卫东沏上一杯明前龙井,茶香袅袅中,两人相对而坐。
“卫东,这么急着飞过来,不只是为了看看我吧?”
王越笑着将茶杯推过去,眼神中带着几分探究。
他太了解张卫东,若非真有要事,他是绝不会如此匆忙而且亲自过来。
张卫东接过茶杯,却没有立即品尝。
他身体微微前倾,目光灼灼:“越哥,我想和你谈谈电动汽车的未来。”
“电动汽车?”王越挑眉,略显惊讶,“我记得国家从‘八五’计划就开始搞研发了,清华、中科院那些实验室我也去看过,几辆车改装得不成样子,跑不了多远就没电,离商业化还远着呢。”
“正因为远,才要提前布局。”张卫东语气坚定,“国际上看,通用汽车的EV1已经证明电动车的可行性,虽然项目被搁置了。而米国有个叫马斯克的年轻人,正在筹划一家叫特斯拉的公司,他要做高端电动跑车。”
王越若有所思:“我听说了,硅谷那边有点风声。但卫东,这行当投入太大,风险太高。电池、电机、电控,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。据我所知,目前国内还没有一辆真正的电动汽车面世吧?”
“是啊,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,至少还得两年之后,可是,那就有些晚了!”张卫东斩钉截铁,“我要在2006年,最迟年底就让我们的电动汽车上路!”
王越刚入口的茶差点喷出来,他放下茶杯,哭笑不得:“东哥,你这是不打算让王哲团队睡觉了!我看你啊,比周扒皮还周扒皮!”
张卫东也笑了,但眼神依然锐利:“时不我待。政府将电动汽车列入科技攻关计划都已经十几年了,但产业化和市场化进展如此缓慢。现在全球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我们必须抢跑才行!”
他站起身,走到窗前,望着脚下的城市:“你看这京城,汽车越来越多,污染越来越重。我们不能说将来燃油车的时代将会终结,但是,未来电动化、智能化,必将是一个大趋势!”
他说这番话的时候,显得有些激动。
王越收敛了笑容,走到张卫东身边:“卫东,我信你的眼光。从‘悦容’到科技特区,你从来没看错过。但是……”他顿了顿,“两年时间从无到有,生产出安全可靠的电动汽车,这未免太……”
王越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商人,他绝对不会去干那种风险太大,或是卷一把就跑路的事情。
“越哥,我知道,我现在的这个想法听起来很疯狂。”张卫东转身,目光如炬,“但我们已经有了王哲团队的技术积累,有盛世集团的资本支持,更重要的是……”
他压低声音:“我手中有些‘超前’的技术思路和设计方案,能够大大缩短研发周期。电池的能量密度、电机的效率、整车的轻量化……这些关键点,我都有突破性的想法!”
王越凝视着张卫东,试图从他眼中看出一丝虚张声势,但他只看到了无比的自信和决心。
沉默良久,王越缓缓点头:“好,既然你这么说,我无条件支持。需要多少资金?”
“先期投入至少50个亿。”张卫东毫不犹豫,“主要用于人才引进、研发中心和试制车间建设。另外……”他顿了顿,“我打算同时建设一个国内最大规模的试车场,集性能测试、耐久测试、智能驾驶测试于一体。”
王越倒吸一口凉气:“卫东啊,你这步子迈得不是一般的大啊!试车场投入可不比研发中心少。”
“必须一步到位。”张卫东语气坚决,“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电动汽车,更是未来智能出行的生态系统。试车场不仅是测试场地,更是技术研发和数据积累的核心环节,不可或缺。”
看着神情坚定的张卫东,王越再次想起了前段时间对张卫东身份的质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