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协被曹操控制后,虽然名义上还是皇帝,但实际上却毫无权力可言。
不过,他的结局还算不错,不仅娶了曹操的女儿曹节,而且最终得以善终。
相比之下,罗贯中就没有这么幸运了。
自从他和老师施耐庵被打上了“附逆张士诚”的标签后,他们就一直被朝廷排斥,终生都无法得到重用。
在这种情况下,罗贯中在创作《三国演义》时,心中难免会对那位洪武皇帝产生一些不满和怨言。
所以,当他着手去描绘曹操这位身处乱世的枭雄时,在不知不觉间,就将那位洪武大帝的形象代入其中了。
就拿“孤好梦中杀人”这个情节来说吧,它原本是源自南朝刘义庆所着的《世说新语》,乃是魏武帝曹操的一段自述。
其含义是说,曹操在睡觉时不喜欢有人在他身旁,一旦有人靠近,他便会在睡梦中将其斩杀。
然而,让人始料未及的是,罗贯中在创作《三国演义》时,竟然特意为曹操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“梦中杀人”的情节。
这一情节的设置,无疑是为了凸显曹操这个人的生性多疑以及猜忌心理。
通过这个情节的描写,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曹操内心的不安和对他人的不信任,从而进一步理解他的至理名言‘宁可我负天下人,不可天下人负我’。
当李文忠将这些情节联系起来时,他不禁心生疑虑:难道罗贯中是在借曹操之事来影射朱元璋吗?
毕竟,朱元璋也是一个以多疑着称的皇帝。
想到这里,身为外甥的李文忠感到义愤填膺。
他认为,如果罗贯中没有影射朱元璋的意思,那么他自己内心的那道坎恐怕都过不去。
毕竟,这样的情节安排实在太过明显。
然而,罗贯中恐怕连做梦都没有想到,他的这部传世巨着竟然能够在他有生之年出版成册,而且一个字都没改。
面对李文忠的质问,罗贯中顿时心虚起来,他连连后退,一直退到了秦王的身后。
看到罗贯中沉默不语,李文忠愈发得意起来。他哈哈大笑道:“哈哈,果然被我猜中了!你罗本不敢说话,肯定是心里有鬼!”
还没等罗贯中开口回应,朱樉突然站起身来,他的脸色阴沉,毫无表情地说道:“你难道真以为老头子和你一样,只是个四肢发达、头脑简单的蠢货吗?”
朱樉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剑,直刺李文忠的心脏。
李文忠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,额头上的冷汗像决堤的洪水一般,刷刷地流了下来。
朱樉继续说道:“你要是把这件事上报给老头子,你觉得他会怎么处理呢?是先杀了老罗,还是先把你这个到处瞎嚷嚷的家伙给宰了呢?”
这一句话犹如醍醐灌顶,让李文忠如梦初醒。
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和鲁莽。
如果真的将此事上报,不仅会让罗贯中陷入危险,更会让自己成为老头子的眼中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