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这个时候,司马懿其实有两个选择。
虽然这么做,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,但没办法,这是现在司马懿能做到的,最好的决策了。
不是不能回援,而是同样需要时间。
首先,当初合肥之战时,孙权去进攻合肥,不过是装装样子,明白人都能看懂,当时东吴的进攻重点是在江陵。
至于守将司马懿手头是真的没人可用了。
要是退兵到酸枣和延津,不仅要分兵坚守两地,兵力分散,而且就城防设施而言,恐怕是很难守住的。
这种情况下,哪怕是郭淮亲自领兵出城去接应,恐怕也会被两个方向的敌军来回围殴,最终自己损失惨重。
陈泰是最后一个有统兵能力的将领,司马懿不可能放走他,否则这个陈留保卫战,就得他这个当主帅的亲自冲在第一线了。
对于第一个问题,陈泰也没啥好说的,只能是告诉司马懿,现在手头能用的人就这么多蒋济不去,总不能让曹爽去吧?!
而对于第二个问题,陈泰再次推荐了一个人才——高堂隆。
而且,就算十二万人徐庶无法指挥的顺畅,但指挥五六万人的能力,徐庶还是有的。
就在司马懿为此发愁的时候,陈泰举荐了一个人。
因此,司马懿要正面击败蜀贼的主力大军,还需要继续等待战机的出现,至少在短时间内,这是不可能的。
徐庶只是缺乏大兵团作战指挥的经验,并不代表他是一个统兵白痴。
另一个选择,是冒险一点,司马懿选择相信郭淮能挡住魏延,不再派人去增援酸枣和延津,而是集中兵力,在雍丘正面击败徐庶的蜀贼北伐军主力。
至于后撤到离狐的五千士卒,郭淮现在已经不可能指望他们继续来援了。
蜀贼的主力已经突破了颍川郡,进入了兖州,而偏师也在兖州北部攻打东郡的濮阳城。洛阳方面的诸葛亮,手里的总兵力应该不会超过两万。
再加上。真的,郭淮是真的不懂夏侯和到底是怎么守的这个濮阳,拥有这么好的城防,他是怎么做到自己的战损比城外的蜀贼还要高的?!
为此,司马懿思来想去,觉得酸枣和延津方向,不能完全指望郭淮坚守,但也不能一个兵都不派。司马懿只能是让屯守虎牢关的王凌,分兵五千,去增加延津的守备力量。
现在的情况,已经跟郭淮想的完全不一样了。
可如果要选择这个方案的话,司马懿不仅手里的兵力会进一步的缩减,还必须把自己手头最后一个能用的将领陈泰派出去了好家伙,自己手头真没人可用了。
防守有余,进攻不足。
人家用五六万人拖住自家大军主力,剩下的士卒在各自主将的带领下自由发挥司马懿一样挡不住。
<divclass="contentadv">毕竟,司马懿现在在雍丘的总兵力,也只有七万人而已。
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候,司马懿是不相信司马师能够骗过张溪,轻易领兵回援到兖州的。
手头就剩下这么多兵力了,郭淮要是分兵出城去接应自家的疑兵入城,再有个什么闪失的,不仅援军进不来,这个濮阳城也会守不住。